美食和控糖糖尿病患者如何兼得?
常常有糖尿病患者抱怨:“医生,糖尿病饮食太复杂了,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吃,量能吃多少,搞不清呀。”许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饮食恐惧症”,认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与美食绝缘。同时,因为害怕血糖升高,三餐过度控制饮食,忍饥挨饿。其实,饮食控制不等于不能吃、不能喝。糖尿病患者只要合理饮食,莫踏入饮食误区,既能享受美食,又能控制病情。
误区一: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并不等同于饥饿疗法。如果摄入过少,又没有合理的营养搭配,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多,会引起饥饿性酮症,导致身体消瘦,甚至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如果摄入主食过少,热量不足,血糖偏低,反而刺激体内升糖激素分泌,使血糖反跳性升高,令病情更难以控制。
误区二:控制饮食就是控制主食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误以为控制饮食就是控制主食。其实,控制饮食应在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基础上,注意控制油脂类、肉蛋类等的摄入,尤其是脂肪含量较高的高热量食物。适度控制脂肪的摄入有利于改善血糖异常,有助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建议油脂类(脂肪)每日摄入量的容积约为大拇指第1指节至指端的体积。
误区三:吃某种食物可以降血糖
不少糖尿病患者经常说多吃苦瓜可以降低血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一般情况下,食物都含有产生能量的物质,人体摄入后血糖就会升高。只是有的食物因为能量密度低或含有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升高血糖的速度不快、力度不大。所以,吃某种食物“降”血糖是不可能的,除非食物中含有降糖药物,但这是不允许添加到普通食物中的。
误区四: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当血糖控制较理想时,即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0% 以下,近期没有经常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情况,患者可以享用水果。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水果吃,待血糖平稳后再食用水果。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新鲜水果,如樱桃、苹果、梨等,不宜食用西瓜、菠萝、鲜枣等。还要记住果汁≠水果。水果制成果汁后,糖负荷较高,容易令血糖升高,而且其中的维生素及纤维素流失,饱腹感下降,总能量增加,因此饮用果汁不利于控制血糖。同时,应避免选择水果罐头。
建议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体力活动后吃水果,作为热量和营养素补充。每天摄入水果量的体积约为自己的一个拳头大小(约200g),分1~2次进食。通常认为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加餐比较好。
合理搭配吃出健康
一、主食粗细搭配
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建议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每日摄入体积相当于2~3个拳头大,如馒头、花卷、米饭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吃了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莲藕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要相应扣减主食的量。比如,吃了“土豆烧牛肉”,或者吃了“芋儿烧鸡”,那么米饭就要减量。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谭荣韶建议,坚持细中有粗的主食搭配原则,每天的主食中全谷类、杂豆类要占1/3以上,避免摄入大量淀粉。全谷类包括玉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黑米、高粱、小米、荞麦、薏米等;杂豆类包括赤豆、芸豆、绿豆、豌豆、鹰嘴豆、眉豆等(注意与大豆类区分)。按白米和粗粮2:1的比例煮饭,同时早餐可以选择玉米(一小根即可)、荞麦面、薯粉等。
二、足量优质蛋白质
不少糖尿病患者表示控制主食后容易饥饿。比如,以前早餐吃两个馒头,现在改为吃一个馒头,容易饿怎么办?其实,除了控制主食,还应合理搭配营养,早餐可以用1瓶纯牛奶(250ml)或低糖、无糖酸奶代替那个减少的馒头;如果血脂高,建议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若喜欢吃面食,可以加入瘦肉、蛋等代替减少的面量。建议肉蛋类每天摄入量的体积约为自己1~2个手掌大(50~100g),厚度为小拇指厚,如瘦猪肉、鱼肉、鸡蛋等。
谭荣韶表示,优质蛋白质是提高免疫力的基础,每天保证足量的肉类摄入,优先选择鱼类和禽类。畜类含饱和脂肪较多,应适量食用。每周食用鸡蛋不超过4个,不弃蛋黄。每天摄入奶类、豆类。每天应保证一盒牛奶或40g奶粉冲泡的牛奶;豆类可以选择豆腐、豆干、腐竹、豆浆等豆制品。鲜豆制品不易保存的,可以冷冻保存。干腐竹便于储藏,可以常备。
三、蔬菜必不可少
充足的蔬菜摄入有助于维持血糖平稳、预防便秘。蔬菜也是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建议每天摄入体积约为双手能捧起的蔬菜量,1~2捧(500~1000g),如大白菜、菠菜、韭菜等。谭荣韶建议,一家人吃饭,蔬菜可以大约按1斤(500g)/人的量来准备。如一家三口人,可以准备二斤半至三斤蔬菜,分配到午、晚餐。水果可以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种类,但要注意一次食用不宜过多。
四、巧妙选择油脂
谭荣韶提醒,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少吃饼干、奶油及油炸煎烤类食物;多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类、深海鱼类,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烹调用油应避免使用猪油等动物油脂,可以选择茶油、橄榄油等植物油。零食可以选择一小把坚果,选购时尽量挑选原味的坚果,避免选择煎炸或调味坚果。
总之,尽量维持正确的日常饮食习惯,在合理搭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蔬菜、粗杂粮的摄入;采取合理的食物储备策略,做到既满足营养需要又保持食材新鲜。
戒烟限酒少吃零食
现代研究表明,烟碱(尼古丁)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少量的烟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大量的烟碱则可抑制或麻痹中枢神经,从而直接影响神经系统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此外,吸烟还会增加动脉硬化的危险性。酒精则会增强或减弱降糖药的降糖作用。而且酒精对肝细胞损害严重,若糖尿病患者经常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调节血糖平衡的生理功能低下,从而造成血糖增高,加重病情。为了糖尿病患者的“长治久安”,建议戒烟限酒。若血糖严格控制在正常水平,可偶尔小酌。
一般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吃零食。三餐饮食定时定量,零食并非必需。如果在两餐之间饿了,可选择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作为零食补充,帮助缓解饥饿感,以防在下一餐时因太饥饿而吃得过多。也可以选择少许坚果,但坚果的油脂含量较高,注意控制食用量。切勿选择甜甜圈、蛋糕及各类糖制糕点作零食,许多点心含糖量极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另外,糖尿病患者注意不可过量睡眠、久坐,要让身体维持良好的作息节律。每天至少进行20分钟的运动,可以选择太极、八段锦、瑜伽等中低强度运动。如有血糖过高、反复发生低血糖、血糖波动大等情况,建议咨询医生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运动方法。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时监测血糖、体温、血压等,按医嘱规范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家人沟通,必要时可以线上就医或者前往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