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广东省大型群众性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 除了新冠肺炎,还要提防哪些呼吸道传染病? 阿尔茨海默病如何早预防早发现 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排行榜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阿尔茨海默病如何早预防早发现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郑海燕

人们变老了最害怕的是什么?答案是阿尔茨海默病。2014年在英国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三分之二50岁以上的人担心患上痴呆症,这主要表现为阿尔茨海默病,而只有10%的人担心患上癌症。每10位老人就有1位可能是认知障碍患者;每20位老人就有1位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每3秒,世界上就有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陷入失去记忆的烦恼。

阿尔茨海默病易被误认为自然衰老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区副主任医师师春梅介绍,她曾接诊这样一位的患者:七十多岁的张奶奶在年轻的时候是个出了名的温婉女子,如今老来儿孙满堂,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然而现在的她变得无来由地骂骂咧咧。起初,家人以为张奶奶更年期也不以为意,但奇怪的是,生活优渥的她总是到外面捡垃圾,一堆一堆地往家里放,弄得家里臭气熏天。被家里人说了几句后,她还离家出走,“玩”起了失踪。后来,家属在医院找到她,才发现她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出现记忆障碍的症状。

师春梅指出,在中国,目前只有21%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得到规范诊断,大部分病例都被误认为是自然老化现象。很多老人都是发生了“走失”这一类严重情况才就医,而这时病情往往已经难以控制。虽然该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及早发现,早期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家人负担。

如何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

师春梅表示,当出现以下情况应高度警惕:记忆力明显下降,特别是近期记忆的遗忘,表现为刚做过事很快就忘记,提醒后也无法想起;对熟悉的环境突然有陌生感;走路突然迷失方向;常常叫不出熟悉物品的名字,甚至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如把垃圾往家里捡,平时很讲究突然变得不修边幅等;甚至出现精神症状,如出现幻觉、妄想等。

还可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画钟测验,检查是否存在认知障碍。让受试者画一个钟面并把数字标在正确的位置上。画好后,请他(她)把指针标于11点10分或8点20分的位置。评分方法:画好一个封闭的圆得1分,数字的位置准确得1分,12个数字均没有漏掉得1分,将指针置于正确位置得1分。总得分为3~4分表明认知水平正常,0~2分则表明认知水平下降。如果画钟测验得分低,必须到医院专科做进一步检查。这项测验受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影响小,常用于筛查视空间觉和视构造觉的功能障碍,还可以反映语言理解、短时记忆、数字理解、执行能力。

哪些人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下列特征的人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1.年龄超过60岁。60岁以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每10年会提高一倍。2.女性。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略高,可能的原因是女性的寿命比男性更长。3.有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有家族史,然而如果一个个体的一级亲属中有人患阿尔茨海默病,其最终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会增加10%~30%。4.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或2型糖尿病。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病、中年期的高血压和老年性的低血压或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均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2型糖尿病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将近一倍。5.中年期的肥胖和老年期的低体重。6.有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饱和脂肪酸过多摄入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7.教育水平低。

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1.保持健康体重。65岁以下人群应减轻体重,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24.9 kg/m2范围内最佳。65岁以上人群应保持BMI在一定范围内,不宜太瘦,应警惕体重减轻,若出现BMI下降趋势,应密切监测认知功能状态。2.多从事认知活动,如阅读、下棋等刺激性脑力活动。早年应尽可能多地接受教育。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定期体育锻炼。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出现睡眠障碍时要及时诊治。饮食摄入或额外补充维生素C。合理用药。不要吸烟,同时也要避免接触环境中的烟草烟雾,对于吸烟人群应尽快采取各种方式戒烟。晚年保持健康强壮的体魄,对于越来越虚弱的人群,应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状态。4.保护头部,避免外伤。5.避免罹患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直立性低血压。对于糖尿病、直立性低血压、卒中患者,尤其是脑微出血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减退情况,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其认知功能。6.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放松心情,平时避免过度紧张。对于已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状态。7.定期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用维生素B和/或叶酸治疗,同时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状态,目前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治疗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措施。8.维持心血管系统良好状态,房颤患者应用药物治疗。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