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第七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发布 非必要不举办千人活动 委领导会见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馆领事一行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 惠州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广州开展全员人口数据质量评估 强化疫情防控“滤网”作用 佛山培训二百余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梅州对职业病防控不重视单位开罚单

当前版:第1版:要闻
PDF原版下载
要闻
01

广东全面实施医疗卫生“组团式”紧密型帮扶

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到高州市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专家联合义诊活动。-侯家辉--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到高州市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专家联合义诊活动。-侯家辉--摄

本委讯 近年来,广东坚持以“大病不出县”为导向,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实施医疗卫生“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构建上下联动机制,有效提升县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应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更好地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

注重帮扶工作实效,创新帮扶工作机制。组织全省医疗综合服务能力较强、人才资源相对集中、帮扶工作基础较好的54家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帮扶78家县级公立医院,其中37家三甲综合医院帮扶57家县级人民医院,17家三甲中医院帮扶21家县级中医院。各支援和受援医院分别建立医院主要领导负责的“组团式”帮扶工作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各支援医院举全院之力,通过“院带院”“科带科”“师带徒”“手把手”等方式,采取医院大组团、科室大组团、社会组织大组团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帮扶效果,丰富了组团内涵。

注重对接本地需求,强化人才帮带培养。每名帮扶专家与受援医院相关科室结成帮扶对子,由2-3名医生组成跟学小组,全程跟学。建立远程会诊机制,利用支援医院后方专家团队资源优势,支持受援医院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先进诊疗技术。帮扶专家发挥“酵母”作用,在受援医院开展学术活动,申报各项学术研究课题,从而带动医院学术和理论技术水平提升。

注重提高专科水平,推动资源精准下沉。要求综合确定受援医院2-3个薄弱专科,如儿科、麻醉、精神等进行重点建设,同步加强病理、检验、影像等临床支撑学科建设,同时发展康复、肺病脾胃病等中医特色专科。第一批14家支援医院帮助受援医院制定各类规划计划135个,新建学科53个。优化受援医院收治的病种结构,针对近三年县域外转出率前几位的病种,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肾衰竭等疑难重症,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受援医院收治疑难危重病的技术服务能力。引进并推广适宜技术项目,逐步推广内镜、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加强血液净化中心、内镜中心等建设。支援医院帮扶受援医院共推广适宜技术404项,填补县级医院多项技术空白。

注重强化科学管理,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把提升受援医院管理水平作为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已制定完善各类制度标准215项。支援医院帮扶受援医院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整合资源,打通信息系统间壁垒。

注重提升群众获得感,力求普惠基层群众。帮扶工作队注重依托帮扶医院现有资源加大对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组织到县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专题讲座30余场次,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000多人次。帮扶工作队定期到偏远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开展下乡义诊活动。第一批14支帮扶工作队累计义诊患者达5000多名,送医送药650人次。

注重目标导向,建立科学评价激励体系。“组团式”帮扶以“提升县域住院率”为目标,要求经过3年帮扶后,受援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县域内住院率提升至85%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将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情况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粤卫信)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