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弘扬抗疫精神 钟南山:扛起两个“工程师”重任 中山三院:坚持“全院一盘棋” 筑牢抗疫“红色防线” 南方医院:疫情面前勇挑重担 最强战队到最前线去 韶关始兴县马市镇卫生院开展送医下乡志愿活动 肇庆端州区黄岗街道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当前版:第3版:综合
PDF原版下载
综合
03

中山三院:坚持“全院一盘棋” 筑牢抗疫“红色防线”

中山三院第三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在病房外合影打气。
中山三院第三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在病房外合影打气。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坚持“全院一盘棋”的工作原则,成立以院长戎利民、党委书记丘国新为组长的新冠肺炎防治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工作小组及医疗救治小组,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中山三院在广东省内的三个院区同时被设为定点救治单位。抗疫期间,共派出5批175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派遣5名专家到省内参加救治、帮扶任务,完成武汉、广州、梅州、荆州四线抗疫任务。此外,还派出1名专家加入到中国援助塞尔维亚医疗队,派出 4批共8名医护专家完成国际撤侨任务,为人民群众筑起抗击疫情的“红色防线”。

科学部署,全力抢占疫情防控主动权

凭借专科实力和传染病防治的丰富经验,中山三院将各院区作为“一盘棋”统筹部署工作,在天河院区构建发热病人诊治闭环管理模式,在萝岗院区、粤东院区启用独栋感染楼,在广州打造出“样板式”院感防控体系,在梅州为当地百姓筑起坚固的抗疫堡垒。

此外,作为中山大学新冠肺炎医疗诊治专家组牵头单位和中大系统唯一省级定点救治医院,中山三院协助兄弟医院做好抗疫医疗救治相关工作,赴珠海附属五院进行病例会诊、赴深圳附属七院指导深圳“小汤山”医院建设。

疫情发生后,中山三院多次派出医疗队驰援湖北。1月24日除夕夜,中山三院响应党的号召,迅速集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等专业的23名医护精英作为广东首批医疗队成员奔赴武汉。1月28日,中山三院粤东医院13名医护人员加入广东省第三批医疗队增援武汉。2月9日,中山三院133名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其中一个重症病区。2月24日,中山三院5名精神心理科医生成为广东首批心理援助医疗队的成员整装出发。3月6日,中山三院再派出1名精神心理科医生前往荆州支援……

在接到省卫健委关于组建国家医疗专家组赴塞尔维亚抗疫的通知后,中山三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主动请缨,于3月21日随队抵达贝尔格莱德。援塞尔维亚82天,林炳亮与队友们基本走遍了发生疫情的所有城市,提出确保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形成重症、轻症分流机制等建议,为塞尔维亚疫情防控带来“加速度”。在医疗专家组和塞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多维度立体防控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塞尔维亚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线上服务,互联网医院为战“疫”增效

为降低人民群众对疫情的恐慌情绪,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中山三院在1月25日率先在省内推出互联网医院咨询板块,开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线上咨询系统”,为大众提供线上服务,避免恐慌造成扎堆就诊,降低交叉感染风险。3月5日,为让广大慢病患者获得优质、便捷的复诊续方,中山三院开通互联网医院网上复诊续方服务,提供线上一体化的“名医坐诊-线上咨询-续药开方-线上缴费-配药到家”的“一条龙”服务,患者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此外,中山三院还发挥感染、精神心理、大数据和医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为广大群众和患者提供线上心理服务。2月中旬,该院脑病中心团队推出“云上三院”掌上智慧医疗平台,投入抗疫一线,形成了和互联网医院技术互补的板块。紧接着,该平台开发了“云上三院•战‘疫’专版”,陆续上线“新冠风险自评”“疫期心理自测”“心理远程诊室”“方舱之声”四个板块,弥补了特殊时期传统线下医疗模式的不足,实现了精神心理疾病线上一站式诊疗闭环服务。

家国情怀,对口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中山三院以“三城四院、一体两翼”的多院区布局为紧密型医联体的基本架构,明确院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完善多院区管理体系,总体医疗服务能力大大提升的同时,有效引导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2018年5月6日,粤东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成为梅州市第二家三甲医院,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肯定。

与此同时,中山三院大力加强开放型医联体建设,牵头成立了华南地区首个医疗联盟,并依托优势学科成立多个专科联盟,有效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引领区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中山三院加大力度助力脱贫攻坚战,完成各类健康扶贫任务。2019年该院执行援疆、援藏、对口帮扶贫困县、优秀卫生人才下基层等援派任务共24人次,并多次派出专家团、医疗队到基层进行指导、义诊。帮扶医疗队和专家根据受援医院功能定位和建设发展实际,结合当地卫生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通过“造血式”精准帮扶,为帮扶地区培养出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和学科团队,获得了受援单位及当地群众的好评,选派人员先后获得省、市优秀援疆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中山三院 供稿)

栏目:弘扬抗疫精神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