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做好医疗“输血” 建立“造血”功能 保护医护人员和受检患者安全健康 广州市荔湾区慢病管理中心成立 新闻速览 八旬阿婆术后实现肩膀“自由” 粤西首个5G+急救系统在湛江上线 机器人在头颈部“施展拳脚”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机器人在头颈部“施展拳脚”

张阳 黄睿 梁发雅

机器人手术进行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机器人手术进行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广州讯 近日,一名年轻的甲状腺癌患者找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咽喉头颈专科主任黄晓明求助,希望治疗且不留瘢痕。经过术前的精准评估和方案制定等,黄晓明利用达芬奇机器人,仅用1个小时,采用经腋窝入路为患者完成了甲状腺癌根治手术,颈部及胸部没有遗留任何瘢痕。据介绍,这台手术是黄晓明团队的第3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该团队除开展经腋下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还不断将机器人手术拓展至颈部先天性囊肿、扁桃体癌、声门上型喉癌、复发鼻咽癌、舌根肿瘤等领域。

“许多头颈部的疾病需手术治疗,传统的开放手术往往需要在头颈部留下难以磨灭的瘢痕,影响美观并造成患者的社会心理障碍。”黄晓明介绍,颈部内镜手术的开展使部分患者避免了颈部瘢痕,但由于内镜缺乏3D视野、器械不可转弯等缺点,内镜技术在头颈部的适应证拓展受到制约,而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引入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据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要包括医师操作控制系统、机械臂系统、视频成像系统,可提供清晰放大的3D立体视野,手术视野更加清晰、逼真,比传统的内镜的二维平面更精准。其次,机械手臂更灵巧,活动范围更大,过滤直接操作时的手部颤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及精确度。

头颈部与胸腔和腹腔不同,没有明显的腔体,那么机器人如何钻进去进行手术呢?黄晓明解释道,虽然头颈部不含自然腔体,但是颈部有自然的解剖间隙与层次,通过二氧化碳注气法或无充气的拉钩悬吊法,打开肌肉和筋膜间隙建立手术空间。

“机器手可以在540度的空间下灵活运行,是人手活动范围的3倍,尤其是在咽喉头颈部狭窄解剖区域中更显它的优势,使手术更安全,在狭窄腔体内的操作更加灵活、精准,操控范围大。”黄晓明介绍,临床实践表明,这些丰富的达芬奇机器人术式可为患者提供最优手术选择,从而在保证手术质量和疗效的前提下,达到极佳的美观效果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技术具有微创、恢复快、愈合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机器人的引入可以使医生完成以往内镜下难以操作的手术,例如经单侧腋下(又称腋窝)入路的施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双侧中央区清扫,以及经耳后入路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等,可以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张阳 黄睿 梁发雅)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