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医疗帮扶四川省凉山州
做好医疗“输血” 建立“造血”功能
佛山医生为凉山州群众进行眼底检查 佛山局 供图
在四川省凉山州脱贫攻坚的“战线”上,有一群来自佛山的医生走进深山,拉起了“护佑健康”的医疗防线。其中,“组团式”医疗帮扶的定点医院——喜德县人民医院,是佛山医生们支援凉山医疗建设的“大本营”。2018年开始,广东(佛山)对口东西部协作对喜德县实施“组团式”医疗帮扶。至今,佛山共派出10批57名医疗专家到喜德“接力”开展医疗扶贫,输出无痛分娩等新业务新技术40余项。
喜德县群众很快发现,这座家门口的医院迎来了一系列新变化,如增设新科室,采购新设备,输出新业务,开展新技术。原本“大病跑西昌”,现在不出县里,也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
检验科:更快 更准 更熟练
佛山医生陈泽恒从事检验工作20多年,深知检测结果是医生的“眼睛”,往往直接关系到医生的临床决策,不容马虎。
去年10月刚到凉山,陈泽恒发现这里的常规检验仪器设备都有,但人员操作水平是一块短板。人员培训刻不容缓。在他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导下,身边的同事对这些陌生机器从“无从下手”变成了“运用自如”。此外,他从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仪器购置、确立质量管理规范等方面多管齐下,提升学科水平。
目前,科室开展的检验项目有150多项,日均处理的样本量有230多个,业务量增长约20%。原本要等到下午5点后才有的检测结果,提前到最迟下午3点半。
麻醉科:为更多手术保驾护航
8月上旬,一位89岁高龄、患有多年糖尿病、3个月前曾突发心梗的老婆婆因骨折入院。这例危重手术迫在眉睫,麻醉是摆在手术台的第一道关卡。
操刀的主麻醉师是黄飞。由于病人年龄高、病史复杂,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高难度的麻醉操作。术前,他与佛山的“老师”王武涛就患者病情、方案制定、用药、监测手段、突发情况应对进行频繁商讨。手术台前,这位“徒弟”临危不乱,技术和心态上成熟了不少。
如今,这名高龄病患转危为安,身体逐渐恢复。
目前,喜德县人民医院属于快速发展阶段,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等新手术、新项目,都离不开麻醉的支持。为此,王武涛牵头引进了盐酸罗哌卡因,彩超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有创动脉监测等新技术,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骨科:传授佛山的中医正骨术
来自佛山中医院的张念军,擅长中医正骨技术。由于凉山山路崎岖,小孩子容易不小心骨折,成年人下地务农,骨性关节炎、腰腿劳损也高发。“中医正骨术在佛山已有多年发展,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百姓的口碑都有目共睹,且不用开刀,治疗费用较低,正好可以在凉山派上用场。”他说道。
一天,遇到一位因车祸跌倒致腰部疼痛入院的老人家,张念军从查体问诊开始,从发病特点、受伤机制、可能漏诊的诊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一进行讲解。临床诊疗示范、教学查房、病案讨论、手术示范、举办讲座……张念军的“授课”场合多种多样。
在张念军等佛山专家的“接力”帮扶下,喜德县人民医院外二科(骨科治疗中心)2018年被凉山州评为州内重点专科。今年1月,医院已组织完成省级重点专科申报工作。
眼科:为百姓送去光明
去年10月,一年支援期满的佛山眼科医生梁康福主动请缨,申请继续驻扎喜德。“那里的工作我已经熟悉了,我要带出一批能做手术,做好手术的当地专家。”他说道。
由于日照时间长、基础卫生条件落后、糖尿病发病率高等,喜德县白内障患病率高。但以前县内眼科基础极其薄弱,无法开展白内障手术;因病致盲、因病致贫的例子很多。
为此,梁康福多次来回奔跑。原来“群众不信任不愿意来、职工不满意不愿意留下来”的眼科,目前已经拥有了12张床位,以及一批专业且先进的眼科设备,可以开展白内障手术、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眼外伤的急诊救治及眼睑内翻矫正等项目。
这一年多里,梁康福走访了县内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先后筛查出近200例符合手术的白内障患者,目前已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00多例。门诊量由原来的日均2~3个到现在近20个,手术量从几乎没有增加到每月20台左右。
肾内科:做血透再也不用跑西昌了
喜德县以前没有血液透析室,要做血液透析的患者只能远赴70公里外的西昌。2019年10月,肩负着肾内科建设任务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谢超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变化:血液透析室从无到有,血透机、CRT机等设备一应具有;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液净化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目前,谢超结对帮扶的三名本地医护人员已能够独立开展血透,也曾经救治过10多名急性中毒、心肾衰竭的急诊患者,为科室积累了危重病人的救治经验。
据统计,佛山市共派出四批支援凉山半年以上的医务人员66名,柔性支援1~6个月的达110人,为当地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00余项,并开展各项培训,不仅做好为当地医疗“输血”的工作,还着重为其建立“造血”功能。
栏目:医疗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