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心理问题 努力挽救生命
近日,四川一名15岁的女生从25楼跳下,将楼下试图接住她的父亲砸伤,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据了解,该女生患有抑郁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范长河表示,悲剧的发生甚为可惜, 再次提醒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应注重及早干预、治疗,避免最终走向不良的结局。
■ 每40秒有一人死于自杀
范长河介绍,每4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每一起死亡对于家人、朋友和同事来说都是一场悲剧。心理精神问题导致的悲剧日益增多。“我们就是想告诉大家,注重及早干预、治疗,关注自杀预防,减少自杀的促进因素,其实,很多自杀是可以预防的。”范长河说。
自杀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大多都是心理健康问题,通常自杀是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关注自己和身边人做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自杀预防,减少自杀的促进因素,充分发挥保护因素的作用,那么每40秒就能挽救一个生命。
■ 正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
范长河提醒,正视抑郁等心理问题,利用保护因素,个体化治疗,增强社会支持系统,减少促进因素,将有助于降低自杀率。减少自杀,首先要做到心理疾病的“去污名化”,引导大众正确对待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高度重视、及早干预,接受规范治疗,有助于避免悲剧的发生。
另外要注意,常见于青少年和女性的冲动型自杀也与心理因素有关。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或者冲动型人格的人,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会因一时的情绪失控而做出冲动行为。
预防冲动性自杀,需要家长从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培养有韧性、有弹性的心理素质,帮助其建立尺度较宽的价值观体系。当面对打击、挫败感时,降低出现焦虑、抑郁的可能性,这样能够适度抵挡负面情绪的影响。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或经常失眠、焦虑的人,平时可以通过放松训练,降低神经对外界的敏感度、兴奋度,锻炼自己的神经素质和心理素质。
■ 共同努力预防自杀
“从自杀念头到自杀行为是有一个转化过程的,这是在研究统计数据中常常能发现的一个事实。”范长河表示,很多情况下的自杀是可以预防的。我们每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都是有责任的,当我们觉察到身边的人正陷入自杀的挣扎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供情感支持:向他们表达你的关心,询问他们的困难,聆听他们的心声;二是建议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去心理精神科等专业机构就诊,拨打心理援助热线;三是限制自杀工具的可得性。
当发现有人透露出自杀的念头时,一定要认真考虑他(她)的话,这很有可能是他(她)发出的求救信号,有可能他(她)正在将这种危险的想法付诸行动。此时,不要冷漠,应使用正确的接触方式和更好的情感表达,聆听其痛苦,让其感受到支持的力量,协助其寻求专业帮助。多一份关心就有可能挽救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 范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