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建设以“三建立一提升”为绳
广东持续做好“立地”这篇文章
本委讯 从2017年起,广东选取粤东西北地区15个试点县,开展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三年来,广东在全国创新实施“建立健全外部治理机制、内部运行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三建立一提升”系列措施,在县域内推动形成按功能定位分工协作的分级诊疗格局,构建起以人为本的紧密型、整合型县域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6月30日,广东省有建设任务的15个地市70个县(市、区)102个县域医共体已正式挂牌,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实现全覆盖。
优化政府主导最强“处理器”
在广东,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发展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差距也体现在看病就医这件民生大事上。要想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光靠当地“自由生长”可行不通。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新任务,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在试点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提高县域医共体现代化管理水平。
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广东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多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要求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并将其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之一。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作为主要部门,主要领导带头研究部署,深入阳西、曲江、广宁、怀集等县,调研指导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紧紧牵住政府主导这个“牛鼻子”。
2017年,医共体改革“春风”吹到了阳西这座西南沿海小县城。粤东西北地区15个试点县中,阳西县率先改革创新,整合3家县级公立医院成立县医院集团,纵向联合8间乡镇卫生院组建县镇医联体,实行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医疗运行成本和群众就医费用明显下降、医院服务能力水平和医务人员收入稳步提升。2019年,阳西县获得广东省“医改十大创新典型”。
有了示范就有了带动。广东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原则,于2019年10月印发实施《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深化人事薪酬、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实现县域医共体内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等“六个统一”,理清了政府、部门和县域医共体三方职责,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县域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推动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今年3月,印发《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指南》,加强对县域医共体的外部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力度,进一步细化政府、部门和县域医共体三方权责,着力解决县域医共体的外部管理问题,聚集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画好为民服务最大“同心圆”
大楼建起来了,内部管道也要进行疏通。医共体建设,离不开为民服务这一汇合点。
广东从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下手”,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做法基础上,创新性建立县域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印发实施《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慢病管理中心运行指南(试行)》等15个指南,从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药械管理、双向转诊、组团式帮扶、慢病管理、区域医学中心建设等15个方面,打通县域医共体建设内部“关节”,对“做什么、怎么做”给出了最详尽的解答。
具体来讲,15个指南指导全省县域医共体利用各种业务管理中心,把县镇村“串起来”,从内部建立正确规范、按功能定位分工协作、分级分层分类管理的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并在运行中相应提高各种能力。这一次,广东从加快推动各地县域医共体尽快出实效,指导解决目前各地内部运行中的实际问题,确保2020年底各地市至少有1个县(市、区)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服务优质、有效运作的县域医共体等目标出发,对为民服务、不断优化、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做出了答卷。
与时俱进也是广东做好县域医共体建设答卷的“法则”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据悉,下一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将增加县域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中心运行指南等。同时将会持续完善县域医共体服务体系,逐渐实现主要业务全覆盖。
注入可持续发展“活水”
建造一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地基的修建。地基不稳,楼自然容易出问题。如何从“地基”开始,保障县域医共体建设这座大楼经久不倒?广东的答案就是以资金强硬件。
近年来,广东省实施强基项目,不断加强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设备设施,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自2017年以来,省级财政每年安排7500万元,用于支持粤东西北地区14个地级市和江门市的台山、开平、恩平等地区,每个地市选取一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今年,省级财政继续对15个地级市每市补助500万元,每市各选取成效突出的一个县市区,按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助,用于支持县级医院派遣医务人才到镇村医疗机构轮转、培训县镇医务人员等。
不仅如此,广东还软硬兼施,向县域医共体人才队伍注入“活水”。
此前,广东印发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从人才的培养、招聘、帮扶等方面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提出推动基层卫生人才统招统管统用,县域医共体人员实行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由县域医共体统筹使用,人员流动不受一类、二类事业编制性质限制。
今年,广东则是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4.05亿元,用于组织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培养医学大学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骨干培训、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千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和县级公立医院专科特设岗位补助等项目,着力支持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
同时,全面实施“组团式”帮扶,构建“三甲”公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上下联动机制,实现“三甲”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力争到2021年,受援的78家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要求,县域住院率提升至85%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广东再次描绘新蓝图。
(蔡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