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致全省护理工作者的慰问信 准确把握绩效考核目标任务 一如既往做好院感防控工作 钟南山迎接援伊拉克专家回家 我省对6类人群开展核酸检测 肇庆入户走访全覆盖精准核查助脱贫 我省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 认真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 省卫健委召开国际护士节座谈会 携手家医 同心抗疫

当前版:第1版:要闻
PDF原版下载
要闻
01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第五十九场新闻发布会

认真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

本委讯 5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第五十九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通报疫情情况。

“降低响应级别,进入常态化防控,绝不意味着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段宇飞强调。广东作为人口大省、经贸大省,对外开放程度高、流动人口多、人员交流频繁。受当前国际疫情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省仍然可能会出现零星散发确诊病例,仍然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

段宇飞表示,必须充分认识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敏感,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防控、分类指导,落实责任、联防联控,精准管控、快速响应的原则,认真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不松懈、不松劲,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群防群控、预防为主。优化横到边、纵到底,覆盖省、市、县、镇四级的疫情防控网络,完善省市和区域协调协同、全社会参与的防控体系,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的责任,把疫情防控融入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各环节。继续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网络,因时因势制定发布清晰工作指引,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指导,以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把各项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倡导绿色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从自我做起,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合理社交距离,减少人群聚集,养成勤洗手、多运动的良好习惯。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相结合,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把环境治理措施落实到社区、单位和家庭中。

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力求做到“早、快、准”,确保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早”,就是早发现、早处置,发挥发热门诊、零售药店、诊所等哨点监测作用,及早发现病例。加强常态化核酸检测筛查,对密切接触者、境外来粤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普通门急诊有明确流行病学史患者以及特殊场所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快”,就是落实接到疫情报告后,卫生健康、公安同时赶赴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进行处置的“三同时”联合调查机制,快速处置疫情。“准”,就是精准确定涉疫场所,精准锁定涉疫人员,做到科学防控、精准处置。此外,继续落实“四集中”原则,做到及时有效救治。

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有八大措施:一是巩固外防输入闭环管理。继续筑牢防境外疫情输入防线,实现全方位全流程无缝对接、闭环运作。坚持一视同仁,做好在粤外籍人员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服务。二是完善粤港澳联防联控措施。发挥粤港澳三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加强三地之间信息通报、病例治疗、防护物资保障、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应急联动措施,完善粤港澳健康证明、检测结果互认机制。三是夯实社区网格化防控。保持街道村委干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民警组成的社区“三人小组”常态化运作,落实体温检测、粤康码查验、登记管理等日常管理措施,实现基层疫情防控和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加强老城老区、城中村、城边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地区管理。四是完善公共场所防控措施。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落实主体责任,控制人流密度,加强通风消毒,配备防护设施。五是加强医疗机构防控。落实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处置措施,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六是强化校园防控。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完善学校洗手清洁消毒设施设备和防疫物资保障。七是完善特殊群体防护措施。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母婴服务类机构、监所等特殊单位,继续落实高于社会面的管控措施,严防疫情输入和内部扩散。八是做实企事业单位防控工作。压实企事业单位防控主体责任,优化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加强日常防控管理,落实分区作业、分散错峰就餐等制度,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

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完善专家会商和指导机制,定期组织专家分析研判疫情形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提高疫情防控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加强口罩、检测试剂、药物等物资生产储备。提升核酸和抗体检测能力,加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验室建设。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加大“粤康码”等健康码的推广使用力度,推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编辑部)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