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会否引起疫情反弹?
听听专家怎么说
近期,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和境外输入病例引人关注。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官网公布,4月15日0时至24时,广州新增12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1例为入境口岸排查到的来自美国的无症状感染者;11例无症状感染者从已纳入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中排查发现,2人为中国籍,9人为外国籍。这已经是广州连续6天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呈两位数增长。
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引起疫情反弹?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救治组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隔离病区医疗总负责人蔡卫平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存在的传播周期相对较短,目前看来人数占比不会很大,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比发病人群要低。他不建议在普通人群中全面筛查,认为在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中筛查效率比较高。
无症状感染者具传染性时间相对短
蔡卫平说:“多数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都会有一部分人感染而没发病,之后自己转好的。比如此前登革热疫情发生后,通过对人群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发现真正发病的人数占比约为20%,而超过80%的人群带上了抗体也就是无症状感染。这些人当时没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轻到自己都察觉不到,然后就没事了。所谓无症状感染,严格从医学术语来说,它就叫隐性感染。”
蔡卫平表示,这种隐性感染的人,通常有传染性,但是他感染的病毒量不是很多或者自身免疫反应很强,把病毒抑制了,他有传染性的时间比普通发病人群短。核酸转阴的时间大概缩短2到3天。因为他作为传染源存在的传播周期相对短,所以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比发病的人要低一些。
他介绍说,有一项在宁波市做的调查,59名输入感染者,包括51例确诊病例和8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了本地132人,包括110例确诊病例和22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由确诊病例传播(可能包括后续传播)的126人,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可能包括后续传播)6人。从个体水平来看,平均每例确诊患者能够传播近3人,平均每例无症状感染者能够传播不到1人。从群体水平来看,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感染占总感染人数的构成比只有4.4%。该研究也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对疫情的扩散作用比较小。
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不会很高
发病的人往往会就医,然后接受隔离。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一般不去就医,那这部分人会不会变成潜在的感染源?
“这次新冠疫情中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应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核酸检测假阳性;第二种,是潜伏期被检查出来的人,因为发现早、及时,其本人还没来得及发病,就被捕捉出来的,这部分将很快转归为确诊患者,占比在20%左右;第三种,一直到核酸转阴也不发病的人。”蔡卫平说,第三种才真正叫做隐性感染者。
“如果有大量无症状感染的人,必定就有大量确诊的病人。以现在确诊病例不多的数据,反过来推测,无症状感染也不会很高。”蔡卫平说,近期之所以大家感觉无症状感染者多了,主要是因为入境人员全部纳入健康服务管理,主动筛查的人多,进行核酸检测的量增加。
那是否要对普通人群进行大规模筛查呢?
“没有必要。之前对所有非新冠肺炎的入院病人进行筛查,没有发现阳性的。因为无症状感染人数不会很多,在普通人群中筛查就像大海捞针。”蔡卫平说,目前实施的在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中筛查是效率比较高的。
他建议,事后可以做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无症状感染者真正的占比。
境外输入病例重症比例低
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有没有差异?
“境外输入的病例中,普通型和轻型要多一些,重症的比例比较低。”蔡卫平说,救治人群不同。近期境外输入的病例多数比之前收治的病例年轻,留学生和普通就业人员占大部分,二三十岁,身体条件好一些。之前救治的病例多数年纪大,重症很多有基础病。
新冠病毒属于单链条RNA病毒,本身的稳定性就要比双链条的DNA病毒要脆弱,新冠病毒的变异是主流。“新冠病毒基因组包含将近3万个碱基对,但目前捕捉到变异情况也就是149个碱基对,这个比例还是偏低的。”蔡卫平表示,到目前为止,病毒没有发生大的变异,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没有明显的增强。现在有些研究,对病毒进行分型,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用于溯源研究。
关于疫苗的研发,蔡卫平持谨慎态度,他说:“对疫苗既要期盼,也不要抱那么大的希望。”现在一直在监测这种病毒的变异程度。如果病毒变异比较高,特别是设计疫苗的靶点发生变异,那疫苗就失效。只能够按照现在情况先研发疫苗,它发生变异,再做调整。
作为广州、广东两级定点收治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也一直在进行着出院病人的管理、随访,其中包括“复阳”的病例。蔡卫平说:“现在看来,所谓的‘复阳’更多是患者排出病毒碎片的周期较长而已。无论是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没有在这一类人群体内培养出活的病毒,死病毒不具传染性,没有二代病例的出现。”
蔡卫平建议,疫情期间要调整心态,不要听闻病例增加就过度恐慌。新冠病毒是他见到过的“最聪明”的冠状病毒,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作者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