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含糖饮料会增加患癌风险
图一
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会期刊》上的研究报告称,大量饮用汽水和果汁等含糖饮料,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报道称,一个法国研究小组开始评估含糖饮料(含糖饮料和100%果汁)、人工加糖(饮食)饮料的消费与整体癌症以及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对101257名健康的法国成年人的数据资料进行了评估,其中男性占21%,女性占79%,平均年龄为42岁。这些参与者最长被跟踪了9年(2009年到2018年)。在跟踪期间共发现2193例癌症,平均患癌年龄是59岁。
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每天多喝100毫升含糖饮料,患癌风险总体上就会增加18%,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上升22%。不论是果汁,还是其他甜饮料都与癌症总体风险增加有关联,但没有发现含糖饮料与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有关联,而这些癌症病例的病例数量更多。
● 肿瘤患者能不能吃糖?
既然健康人多喝含糖饮料会增加患癌风险,那么肿瘤患者还能吃糖吗?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肿瘤的生存确实需要糖类,而且肿瘤细胞主要是靠糖酵解来提供能量。糖确实是肿瘤的主要“食物”,尤其是葡萄糖。但是,肿瘤是靠糖来供能的,那就不能吃糖,这属于偷换概念。肿瘤细胞生存还需要水,也需要氧气,难道我们就不可以喝水,不可以呼吸吗?
尽管肿瘤的生存需要糖类,但是人类的生存也需要糖类。糖类也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如果机体没有糖类,机体的正常细胞可能比肿瘤细胞更早死去。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的生存能力强,它会不断地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物质。这也就是为什么到肿瘤晚期,很多患者都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所以,通过节食以及所谓的饥饿疗法来治疗癌症,那都是不靠谱的,没等肿瘤细胞饿死,先把自己饿死。肿瘤患者应该接受正规的治疗,通过手术或放疗、化疗等科学的手段来消灭肿瘤细胞,而不是通过饥饿疗法来消灭肿瘤细胞。再则,尽管平常不吃糖,我们所吃进去的脂肪和蛋白质,也可以在体内转换为葡萄糖,给机体提供能量。当然,这里所说的糖并不只是指甜食中的糖,而是泛指人体可消化吸收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 为什么提倡控制添加糖?
与其不吃糖,不如控制添加糖的摄入。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常见的有白砂糖、绵白糖、冰糖和红糖。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成分,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及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因此,无论是健康的人还是更加要注意保持体重相对稳定的肿瘤患者,为了避免超重都应尽量少摄入添加糖,建议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添加糖主要来自于加工食品。一个是含糖饮料,虽然含糖饮料的含糖量在一定范围内,但由于饮用量大,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超过50g限量的添加糖。另一个是糕点、甜点等包装食品,此类食品所含添加糖较多。此外,家庭烹饪时也会使用白砂糖、红糖等作为佐料加入菜肴中,如红烧肉、糖醋排骨等。有些人喝茶或咖啡喜欢加糖,这也容易摄入过多的添加糖,需要引起注意。
为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叶文锋给大家一些建议:
1.不喝或少喝汽水、果汁(人造或天然)、甜度高的蜜糖等含糖饮料。少吃甜食,如冰棍、冰激凌、奶昔、甜粥、含白糖多的糕点等。在烹饪或喝茶、咖啡时应注意尽量少加糖。
2.避免过量碳水化合物摄入,控制水果和根茎类淀粉类的食物摄入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65%。
3.保持相对稳定的体重,避免肥胖或体重过轻。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叶文锋)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提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过大、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