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转运
——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战“疫”纪实
图为陈劲龙(左)、潘道延(右)合影
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余纳任领队的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共176名队员,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茂名市中医院、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他们,共同战斗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和雷神山医院。这是唯一一支整建制全部队员投入重症医学科(ICU)的队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患者全部清零后,这支医疗队集体转战雷神山医院,接管一个重症病区。
来自广东多家医院的他们,在同一个战场,勠力同心,并肩战“疫”。在抗击疫情统一战线上,散发出沁人心扉的芬芳。他们携手并进忘我而战,以“仗不打完誓不归”的决心置身战场,不分你我。他们不分昼夜,辛苦工作,用行动告诉大家“不要怕,这里有我们”。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陈劲龙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治医师潘道延同在一组。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到雷神山医院,两人一直并肩作战了一个多月。这一天,他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转运。
3月的一天,同往常一样,陈劲龙和潘道延在中南医院4号楼西区11楼接班,检查完病人,详细交代完用药细节并对部分患者做心理安抚后,突发情况发生了......
“23床转ICU,你们要送她过去。”23床肺部的情况虽然较之前已经有所好转,由高浓度氧疗转为鼻导管吸氧,但肺部的情况改善并不理想。患者需转去同一栋楼东区3楼病区接受进一步治疗,潘道延留下负责运送病人。
为了防止新冠病毒散播,运送新冠病人的通道不是医护人员上下班通道,而是一条专门的通道。转运小组到达3楼后,发现由于病区临时改造,不能由西边直接传到东边的ICU。
经过大家电话沟通,转运小组辗转找到了出口,但在经过各种弯路到达4号楼门口时,病人突然出现严重缺氧,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0%,面色紫绀,意识也逐渐模糊起来,后面的路还有一些障碍,这种情况只能中止转运。
转运小组拉起床飞奔回病房,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带着N95口罩奔跑,听着自己的喘息声,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一点,再快一点,挡住死神的脚步。在转运途中,他们一边奔跑,一边上调患者的氧流量至最大,一边通知病房做好吸痰、给氧以及抢救的准备。转回病房后经过抢救,患者转危为安,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病人的神志也逐渐转清。
短暂休整后,经过讨论,需要再次转运病人。此时,潘道延说道,“你们俩抬不动那张床,那条路又很窄,还是得我去。”
15分钟后,办公室电话突然又“炸响”,电话那头问道:“道延怎么还没上来?”此时,陈劲龙想起潘道延那疲惫的身影,担心又出现意外,便扔下电话,冲到科室寻找。更衣室没人,洗手间没人,他松了一口气,猜想应该还在转运中。
40分钟后,潘道延回来了,他在门口把脑袋探进来,说:“搞定了。”他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后来,陈劲龙在日记里写道:
“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从未见过对方那口罩、帽子下遮盖的容颜。我们会疲惫,我们会焦虑,我们只会用拙劣的笑话掩盖内心的脆弱,用拙劣的笑话来相互鼓励。我们都只是凡人。
手机一响,道延发来一张相片,我和他穿着隔离服,戴着护目镜,一缕春日的暖阳刚好投进来,照在我的面前。道延在微笑,好温暖。
阳光终会驱散黑暗。”
栏目: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