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控无小事 广东战法解密
感控督导员出发前分配任务
“疫情一出,号令吹响:防控新冠病毒院内传播,保障医患安全,感控同仁们勇于担当!”日前,广东六个学会发出《致广东省广大感控同仁的倡议书》,呼吁全省医务工作者院感防控丝毫不能松懈,为阻击疫情继续加持。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东感控人不分昼夜地奋战在防范院内感染、保障医护安全的第一线。刘大钺、何达秋、陈祖辉等专家主动请缨,星夜驰援,在荆楚大地上用科学防控方法、严谨工作态度,为救治一线的临床医护人员撑起一把安全“防控伞”。
经过一个多月鏖战,广东省新冠肺炎阻击战取得可喜战果,目前全省保持医务人员院内零感染的优异纪录,近日得到世卫组织专家团一致赞誉,“广东战法”经受住了考验。
广东速度 武汉首次通报,广州当晚部署
“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埃博拉、H7N9等,广东在应对历次突发公共事件和传染病防控的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说,在此次应对疫情和院感防控工作中,广东反应迅速。
“感控,就是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感控队伍率先行动。”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介绍,2020年1月19日,广东第一例深圳病例确诊。而早在2019年12月31日,武汉首次通报疫情,当晚广州市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和病例排查,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做好应急准备。2020年1月13日,广东派出三个督导组检查定点救治医院应急条件准备工作。18日,组织专家组开会筹备院感防控培训课程,开始编写防控指南。21日下午,举办第一次关于新冠肺炎院感防控的电视电话会培训,全省1.6万名医务人员参加。
当时临近春节,但各个医院都取消放假,迅速开展全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定点救治医院,均为省内水平最高的“三甲”医院,医院感控专家和医务人员很多经历过非典,或参与埃博拉、H7N9等防控工作,经验丰富。他们迅速结合所在医院实际,细化流程,制定指引、预案等,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全系统快速反应,为院感防控争取宝贵时间。各级指挥部均成立院感防控小组,迅速调整扩充省级院感专家组队伍,从20多人调整到52人,与原有各级院感防控领导组、专家组、院感管理质控中心等,各司其职,联动互补。建立省级专家地市分片联系制度,由7个专家组与21个地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定点医院院感负责人建立工作群,每个专家组负责指导3个地市感控工作,加强信息共享,提升基层能力。
广东力度 做好“七个一”严守“四道关”
战役伊始,广东就做好顶层设计,搭建科学分级诊疗体系。1月21日、29日分别制定下发预检分诊及分级转运工作指引、新冠病例诊疗工作“三个集中”等文件,搭建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发热门诊筛查-定点医院收治的分级诊疗机制。
全省设30家省级定点救治医院、16家市级定点救治医院、900多个发热门诊重点医院。切实落实“四个集中”原则,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院感风险。
截至2月17日,全省947个发热门诊累计开展核酸检测筛查32万人,初筛阳性人数437例,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强化病例首诊医师负责制,特别注重询问流行病学史,采取签名制、双责制,医患双签名,防止漏诊带来的风险。
2月23日,《广东省医疗机构恢复日常诊疗服务防控新冠肺炎工作指引》(下称《指引》)发布,要求医疗机构恢复日常诊疗前一定要做到“七个一”,即成立一个防控专项工作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盘点一次防护物资储备,防护物资到位后方可正常开展医疗服务;落实一项健康确认工作,提前对返岗员工摸底调查;开展至少一次全员培训,尤其是后勤工作人员,培训合格一个,复岗一个;组织至少一次应急演练;建立一支感控督导员队伍,负责院内主要诊疗场所的感染防控工作监督指导;进行一次综合评估。
“在恢复日常诊疗时,要强调压实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科室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严格守住进入医院、门急诊、住院、病房‘四个关口’。”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孙树梅在线向全省医务人员解读《指引》时强调,所有人要监测体温、正确佩戴口罩,所有进入医院的患者均经过预检分诊后方可进入诊区,在预检分诊时必须详细询问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还要加强医务人员、陪护保安、探视人员“三类人员”管理,反复开展对陪护、配餐、安保等工勤人员的培训。
广东温度 感控监督员为一线医护保驾护航
在凌晨四点的汉口医院,刘大钺还在清洁、消毒护目镜。“因为防护物资不足,没有办法,只能这么应急。”
作为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院感专家,刘大钺此次担任广东医疗队临时党委副书记、第一批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中山一院医疗队队长,也是广东医疗队的院感督导培训组组长。刚来到汉口医院时,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进入病区,主动探路,为其他医护人员保驾护航。
汉口医院不具备传染病医院的隔离条件,病房老旧、缺乏隔离防护、危重症患者占比高、人手严重不足。刘大钺说:“有困难就克服困难,我们本来就是来帮助解决问题的。”
广东医疗队当时全队只有三位院感专家,另外两位分别来自中山三院和华侨医院,每天每人八小时轮班,做好院感督导工作。针对汉口医院各个分区不封闭、边缝漏风、门不密闭的现状,三位专家带领医疗队重新设计、装修和隔离分区,尽可能使病房布局和流程达到隔离标准。医护人员进出时,院感组在外指导操作。
运用于湖北前线的广东医疗队院感防控经验,早已在省内全面开花。广东已将医疗机构感控督导员制度常态化,推广到全省。
“院感督导员是从医院各科室原有的感控医生、感控护士中择优录取,经培训合格后,在院感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感科主任医师邓子德说。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等手段观察、指导隔离病区工作人员正确穿戴和摘脱防护用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观察、监督和纠正医务人员在隔离病区进行各项操作行为时的危险因素;监测隔离病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发生职业暴露时指导医护人员紧急进行有效处理,并及时上报……督导员的工作细碎,但责任重大。
“隔离病区的感控监督员实行轮班制,24小时守护医务人员安全。”孙树梅说,感控监督员是广东感控工作的品牌之一,今后也将成长为广东省感控队伍中的一支中坚力量。
“一切从最基本做起,把基础做好,就是最有效的保护。樱花会开,春天会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2月6日,医务人员又如常收到每日小贴士。
从1月23日起,省防控疫情指挥部医疗救治组每天编印“院感防控每日小贴士”,通过微信群、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中医药信息系统等多渠道发到数千家医疗机构,建立每日提醒机制。
“小贴士内容涵盖院感防控的方方面面,每日一主题。包括解读当前防控重点,随时针对防控热点问题进行提醒等。如针对患者粪便分离出病毒的报道,我们第二天就编写了对患者排泄物如何消毒处理的小贴士。”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感科主任医师徐凤琴说,除了每日防控要点的重要提示,每日小贴士结尾都会给予最暖心的鼓励,最安心的问候,希望能给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在紧张的环境中增添一份力量、一份鼓舞。
(作者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