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非灵丹妙药切勿滥用
近年来,免疫球蛋白(又名丙种球蛋白)的功能越来越被人熟知。免疫球蛋白可以预防非典、手足口病、流感、肺结核、癌症等说法在一些地方传播甚广。有些病人在治疗时常常主动要求医生给其注射免疫球蛋白,也有父母给体弱的孩子反复使用。有些人甚至把免疫球蛋白奉为“万能药”,认为只要打上一支就万事大吉。免疫球蛋白真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吗?
● 免疫球蛋白为何物?
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人体受到细菌、病毒以及异物侵入发生过敏反应而产生的抗体,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可以说是人体抵抗疾病的“战士”。它们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市场上销售的免疫球蛋白是由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分离纯化,去除抗补体活性并经双重病毒灭活处理制成的,其中加入适量葡萄糖或麦芽糖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 何时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
当血清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值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调节免疫的作用。临床上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具有治疗的针对性。所以,寄希望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病原治疗是不现实的。
● 滥用免疫球蛋白有哪些危害?
当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正常时,反复使用外源性免疫球蛋白会抑制自身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不仅起不到增强免疫的作用,反而会抑制自身的免疫功能。一旦停用,还可能会使原患疾病加重。另外,免疫球蛋白制剂中会加入糖类稳定剂稳定IgG分子单体,防止聚合的发生。含糖的免疫球蛋白制剂渗透压较高,与肾脏副反应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公布的免疫球蛋白说明书修订公告中也显示,静注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当中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寒战、发热、疼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输液部位反应、皮疹、瘙痒、过敏反应、高血压、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值得注意的是,免疫球蛋白作为血液制品,尽管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生产时对原料进行了相关病原体的筛查,并加入去除和灭活病毒的措施,但理论上仍存在传播乙肝、艾滋病病毒等已知病原体和未知病原体的潜在风险。
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免疫球蛋白价格昂贵,滥用会明显增加医疗费用,性价比低。同时,由于免疫球蛋白来源受限,供应紧张,滥用会使该药的供应更加匮乏,可能使真正的需求者难以获取。因此,临床使用免疫球蛋白一定要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切勿滥用。
(医学指导: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 罗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