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推进行政审批再“瘦身” 珠海完成首例不停跳微创冠脉搭桥术 百年老院迎来新发展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开通“电子健康码” 为复杂外科手术带来新尝试 促进粤藏两地交流交融 高州市人民医院为急性心梗患者争夺黄金“时间窗”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明年启动 推动三明经验在粤开花结果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高州市人民医院为急性心梗患者争夺黄金“时间窗”

林巧文

医院正在为急性心梗病人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医院正在为急性心梗病人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村医对胸痛村民进行心电图检查
村医对胸痛村民进行心电图检查

村民、村医在卫生站与三甲医院专家连线问诊
村民、村医在卫生站与三甲医院专家连线问诊

近日,高州市人民医院通过2019年度第三批次中国胸痛中心及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成为茂名地区首家通过中国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并入列全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

构建县域急性心梗救治网

“感谢医生为我救心救命。”家住高州市长坡镇61岁的卢大爷,对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区的手术专家心怀感激。前段时间,卢大爷因胸痛在当地被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被紧急送往高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该院为抢救卢大爷开辟了“绿色通道”,从到达医院大门至开通堵塞的血管,全程用时仅17分钟。

为解决急性胸痛病人“转运难、救治欠及时”的问题,高州市政府、高州市人民医院今年共投入1100万元,建设覆盖全市的互联网医院,撑起县域急性心梗黄金“120分钟”救治网。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信息化为支撑,把县、镇、村连成一张救治网,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和医疗救治的无缝衔接,形成一个新型的心血管防治体系生态链,使救治更快捷。

随着高州市27家镇卫生院“入网”,以高州市人民医院为中心、全市乡镇卫生院为辐射点的区域性胸痛救治远程网络基本建立起来。在院外,该院与镇卫生院的救护车双向出车,快速衔接,争抢最佳救治“时间窗”。救护车搭载智慧急救系统、实时动态心电图传输系统,开展院前溶栓,成为移动的胸痛抢救室。在院内,120、急诊科、介入室、病房无缝对接,大大缩短了急救时间。

为了“织”密胸痛救治网络,高州市人民医院还建立“互联网+村医通”健康微信群,覆盖高州市全部乡镇的439个村委会,日常开展胸痛科普宣教、健康咨询等,村民可在网上问诊,专家进行免费答疑。该院还把胸痛、脑卒中中心急救绿色通道前移进村,为村卫生站配置心电图机并免费培训村医,许多村医已能够进行心电图检查,在家门口快速甄别胸痛病人,为病人赢取早诊断早送治的宝贵“时间窗”。

多举措为群众提供“心保障”

“我们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但是不打疲劳战。”高州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心血管内科三个病区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轮流排班,8名具有急诊介入手术资质的专家轮番上阵手术,提供坚强的“救心”保障。

今年5月至10月,该院月平均急诊PCI手术25例,急性心梗病人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开通堵塞的血管,平均耗时55分钟,最短病例时间仅为14分钟,速度明显快于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指标的“90分钟”。绕行急诊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达60%以上,优于国家级认证标准。

此外,该院还面向县、镇、村的医疗机构、社区开展胸痛知识宣传及下乡入村义诊活动,向村民发放胸痛知识宣教小册子。“出现胸痛等相关症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生存机会。” 高州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急性胸痛的救治不仅仅需要医生的急救,病人及其家属也要提高对心梗的认知度和警觉性。据统计,该院至今已累计开展急救技能培训103次,受益的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超过3万人次。

林巧文高州市人民医院 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