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新生儿出现这些“异常”不是病 鼠疫可防可治莫恐慌 大雪养生:养阳固阴宜温补 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排行榜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新生儿出现这些“异常”不是病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张秋芳 张晓辉

图一
图一

刚出生的宝宝出现大片脱皮、乳房肿胀、肢体突然颤动、呼吸不均匀……这些“异常”情况不免让许多宝爸宝妈心惊肉跳。宝宝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医生表示,新生儿许多看似吓人的“症状”,其实是正常生理现象,会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消退,新手爸妈不用慌。不过,如果有的“生理现象”迟迟不消退或者超出正常范围,那就需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红色尿不是血尿

新生儿小便呈红色,多发生在出生后2~5天。由于新生儿小便较少,加上白细胞分解较多,尿液中尿酸盐排泄增加,从而呈现出红色,还可能稍有混浊。这不是血尿,也不是泌尿系统出了问题,而是喂养的奶量不足。

只要加强喂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增加哺乳量后,一般3~5天红色尿就会自然消失。但如果超过10天仍存在此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

这些“肿块”属正常

用手抚摸宝宝的头部,你可能会发现其凹凸不平,有些凸起和“肿块”。这是因为宝宝头骨还没长好,很多小骨头没有连接起来。另外,如果宝宝经阴道分娩,分娩时挤压头部也会造成不平整。但随着宝宝长大,头骨长成,头部就会慢慢光滑起来。

如果在宝宝的颈部、后脑和耳后摸到豌豆大的小疙瘩,多是淋巴结,如触摸时宝宝没有特别抵触,就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胸部肿胀不应挤

由于出生时婴儿体内有大量来自母体的泌乳素,其胸部在刚出生那几周内可能会变得肿胀、坚硬,有时甚至可能流出几滴乳汁。这无论是对于女宝宝来说,还是对于男宝宝来说,都是正常的生理变化。几个月之内,胸部的肿胀就会消退。然而,不少地方有挤宝宝乳头的陋习,挤乳头只会伤害宝宝,挤不挤乳头与其长大后乳头是否凹陷并无关系。

全身脱皮不要撕

出生没几天的小宝宝脸上、手臂、大腿,甚至前胸后背,都有白色皮屑脱落。有些宝宝不太明显,但有些宝宝会大片大片地脱皮。这也是常见的生理现象。因为宝宝未出生时浸泡在羊水中,皮肤表面有胎脂覆盖。出生后,胎脂慢慢退去,皮肤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便会出现表皮脱落的现象。同时,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很快,也会加速皮肤角质的脱落。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后脱皮现象就会消失。

只要宝宝吃睡正常,家长们无需担心,保持皮肤清洁即可,无需特别护理。要注意的是,宝爸宝妈不要撕去这些表皮,否则会刺激宝宝娇嫩的皮肤,最好等它们自然脱落。

体重下降不超10%

出生后几周内,新生儿的体重一般会比出生时减轻170~280克,约占体重的5%~8%。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时会“携带”特殊的体液和脂肪,以度过妈妈乳汁开始正常分泌前的那段困难时期。体重下降多少,主要取决于宝宝的体形大小以及喂养的频次。体形较大的宝宝出生时体液和脂肪较多,相对失去的体重也更多。

如果宝宝出生后和妈妈在一起,每2小时左右就喂一次奶,泌乳循环很快就会建立起来,宝宝能吃饱喝足,减轻的体重也就较少。反之,如果妈妈和宝宝在出生后一周不能亲密接触,宝宝的体重就会减轻较多。但如果宝宝的体重减轻超过10%,或超过2周体重依旧未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就要及时咨询医生。

颤动不是缺钙缺氧

婴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兴奋活动的抑制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会经常出现肌肉抽搐,比如手臂、双腿、下巴颤抖或嘴唇似笑非笑等。这些现象在宝宝入睡时会更明显,一般持续1~5秒,最多一天出现十几次,基本上3个月之后就会消失。所以,宝爸宝妈不必太担心,这既不是因为缺钙,也不是因为缺氧。

满月前“间歇性呼吸”

新生宝宝呼吸不规律,节奏长短不一,偶尔还会有一声深深的叹息,甚至会有5~10秒的呼吸暂停,随后呼吸会变深,然后不断重复这种呼吸模式。新手爸妈很可能会被这些情况吓到,但其实这是新生宝宝的“间歇性呼吸”,通常在出生后头几周内出现。到宝宝满月之时,呼吸就会变得规律。

这些“怪声”不必怕

新生宝宝除了呼吸不平稳外,还可能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 当宝宝口水比较多时,空气通过积满唾液的喉咙就会发出“啧啧”的声音;饱嗝通过口鼻中的黏液时,就会发出“嘎”的声音;如果有气泡涌起,就会听到“噗”的一声;当空气和唾液奔向同一个地方时,呼吸声还会变成“咕噜咕噜”声。如果你听到宝宝发出这些声音,不要焦虑,这都是正常的。

女宝宝可有假“例假”

在产后5~7天,有些新生女宝宝会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出生后来自妈妈的雌激素突然中断,女宝宝便可能出现类似月经样的出血。一般持续1周左右即可自行恢复。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