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宫内输血挽回母女生命
医患互信 携手共织“救生网”
准妈妈身怀“稀有血型”,竟然会对宝宝造成严重溶血?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下称“中山六院”)获悉,一位罕见的NN阳性血产妇钟女士腹中胎儿遇溶血危机,该院产科、儿科、输血科、超声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团队组成强力“救生网”,宫内输血多达5次,终于护得新生儿平安健康出院。
“稀有血型”令胎儿命悬一线
钟女士是A型RH阳性NN稀有血型,抗M抗体阳性,此次是她第二次怀孕。2017年,首次怀孕32周时,因“母胎血型不符、胎儿水肿、宫内缺氧”,只好忍痛放弃胎儿。
今年1月份当确认再次怀孕的时候,全家人都充满抑制不住的喜悦,在平安度过孕12周后特地到广州大医院进行B超NT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但此时,钟女士并不知道厄运即将再次降临。
正当她在进行三维B超检查时,被告知胎儿心包积液及胎儿腹腔积液。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宫内水肿一次比一次严重,孕26+周时进行脐带血穿刺后胎儿血红蛋白仅23g、心包积液、腹腔胸腔积液、全身水肿,而钟女士也出现全身水肿的镜像综合症。情况万分紧急,胎儿随时都会在宫内死亡。
生死时速,5次宫内输血换回生命
几经周折,钟女士找到中山六院产科主任高羽。为了挽救胎儿,高羽带领团队进行讨论,并与家属深入谈话:“孩子现在情况非常危险,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宫内输血是最后的希望。”
据介绍,宫内输血是在实时动态的超声引导下,穿刺胎儿的细小脐静脉,术前需要精确计算输血量、输血速度,术后需要监测和处理感染、心动过缓,脐带血肿等并发症,从而改善胎儿宫内状态并尽量延长孕周。国内目前仅少数胎儿医学中心能开展此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时间就是生命,中山六院立即启动了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拿到红细胞悬液。在产科、输血科、超声科、检验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的高效配合下,22ml O型RhD阳性NN型浓缩红细胞悬液一滴滴地流入胎儿血管,意味着第一次宫内输血顺利完成,胎儿第一次输血成功后血色素复查上升,大家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尽管第一次手术成功,大家依旧要面临更残酷的考验。由于母胎MN血型不合,需要多次输血才能维持。随后分别四次输入O型RhD阳性NN型浓缩红细胞悬液共196ml。
不断溶血,水肿加重,紧急终止妊娠
7月23日行胎儿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腹腔积液97ml,多次查胎儿血流动力学示胎儿大脑中动脉PSV情况好转,B超胎儿腹水胸腔积液减少。
此时孕妇已经孕32+周,因B超提示胎儿水肿综合征较前加重,考虑胎儿孕周较大,该院儿科主任肖昕团队会诊后,建议终止妊娠,让胎儿脱离母体溶血环境,存活机会更高。
于是,高羽与肖昕团队共同会诊并紧急制定抢救方案,所有医务人员做好随时抢救预案,全力以赴,成功为钟女士施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母女平安。
然而考验并未结束,出生后新生儿呼吸微弱,心率慢,腹部膨隆,全身明显水肿,医务人员立即予气管插管接复苏囊加压给氧及在床旁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抽液术,待生命体征较平稳后在气管插管连接复苏囊状态下转新生儿科进一步治疗。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宝宝呼吸、吃奶、体重情况都非常好。出院当天,抱着襁褓中越来越强壮的婴儿,钟女士哽咽地说:“谢谢医生,中山六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就是孩子的大恩人!”正是医患间的充分信任与相互扶持,织成了最牢不可破的“救生网”。
(作者单位:中山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