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医患互信 携手共织“救生网” 广东中医药开启新征程 一封感谢信 拳拳中医情 不良生活方式 小心“脑卒中”  做藏区百姓生命健康的守护人

当前版:第3版:综合
PDF原版下载
综合
03

传承创新

广东中医药开启新征程

省中医药局 郑凯军 供稿

学生在中医药文化基地认识中草药 赖佳红 摄
学生在中医药文化基地认识中草药 赖佳红 摄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作为中医药大省,广东一直在苦练内功,向中医药强省进军。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吹响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号角,广东中医药也将开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岭南中医药启发青蒿素提取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1700多年前,东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化学家葛洪来到广东,系统总结岭南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成功经验,在罗浮山写下《肘后备急方》。其中短短15个字,为屠呦呦研发青蒿素提供了灵感和启发。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告诉记者,“在西汉南越王墓葬考古中已发现中药及制药工具,证实岭南地区医药历史至少有2000年之久。”岭南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而广东是岭南医学发源地,也是南药的主产地之一。岭南中医药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也得到很好的传承。徐庆锋介绍,有记载的全国著名中药百年老店,明代以前唯一一家为广州海辐禅院;明代有五家,其中三家在广东,即佛山“梁仲弘蜡丸馆”、广州“陈李济”、新会“冯了性”。

从中医药大省到中医药强省

中医药文化在岭南地区有着深厚群众基础,广东人民一向有“信中医、用中医”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广东中医药发展步入快速发展期。

“特别是200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协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徐庆锋介绍说,目前全省有中医医疗机构2.1万个,其中中医医院184家。建设了1682个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现全覆盖。

2018年广东省中医诊疗量达到1.93亿人次,治未病年服务量达到1000万人次,规模全国领先。据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显示,进入全国中医院100强的中医院,广东占了9家,排名第一。

广东省有两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9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建设了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3家、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6个。

“广东中医药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为岭南中医药‘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徐庆锋表示。

擦亮品牌提升南药产业竞争力

目前广东省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中药企业有10家,超亿元的中药品种30个,全省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170家,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建设中医药强省和推动南药产业发展中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徐庆锋说,中医“医、药不分家”,要推动广东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激发和释放“五种资源”活力。

要把独特的卫生资源发展好,这是发展中药产业的基础。2018年,广东省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更加规范,特别是治未病工作也取得较好成效,这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要把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利用好。应探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中医养生保健与互联网、养老、旅游等其他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要把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挖掘好。2018年,我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5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全力推进。我省不断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要把优秀的文化资源弘扬好。2017年,广东省中医药局印发相关行动计划,为中医药文化绘制长远发展蓝图。2018年,全省新增3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总数达到11个,居全国首位。

要把重要的生态资源维护好。广东拥有中药材资源2600多种,约占全国药材各类的20%。其中,南药作为我省特有的生态资源,享有盛名,新会陈皮、化州橘红等道地药材饮誉海内外。

让中医药拥有国际“通行证”

中医药文化要走向世界仍面临多重障碍。

“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药产品出口方面,我们的传统讲究道地、时节、气候等,还未建立起标准化体系。”徐庆锋指出,中医药如何“走出去”,学界业界存在不少争论,他的看法是:“不争论。我们鼓励大胆去试,让实践给出答案。”

广东中医药在实干中摸索出经验。一方面,鼓励把人才送到世界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参与传统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培养具备世界视野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鼓励基础良好的中医机构与外国著名医疗集团合作在广东开设医院,让顶尖的西医与广东的顶尖中医在一起工作。据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签署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合作协议,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签署在珠海横琴建设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的合作协议。

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让中医药在国际上拥有“通行证”也是路径之一。例如ISO认证的《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3项中医药标准就来源于广东深圳的地方标准,这个系列标准为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产业构建一个自主创新的中药分类编码体系,使中药、中药方剂的保护和传播有固定的、唯一的“身份证”代码。

广东大力搭建中西医对话、交融的平台。“岭南中医药发展论坛的常设主题定为‘中西医交融’,让中医药紧跟现代科技前沿,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徐庆锋说。

(省中医药局 郑凯军 供稿)

栏目:健康观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