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大医精诚
——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小寅
王小寅同志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副主任医师,目前担任针灸康复科八病区区长及医院黄埔院区针灸康复科负责人。王小寅本着“不忘初心,大医精诚”的精神,全身心奉献卫生健康事业,兢兢业业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日就诊 终身负责
王小寅不管工作多忙,内心最挂念的永远是他的患者们。近期央视新闻报道了一个关于王小寅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
九岁的果果是一个聪明伶俐、能歌善舞的小女孩。与平时一样,果果放学后在学校舞蹈室练舞。她突然觉得头痛欲裂,左边手脚竟然不能动了。老师及家人即刻把果果送到当地医院急诊科就诊。入院后,急查头颅CT提示脑出血,立即被转入神经外科,当晚急行开颅手术。为进一步康复治疗,果果父母四处寻医,找到了王小寅。王小寅认真查看果果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亲自为果果进行针灸治疗,果果的病情恢复得很快。在刚来针八病区的时候,果果情绪沮丧,对自己的康复比较消极。在治疗的过程中,王小寅一边针灸一边给果果讲解穴位知识,讲人生的道理,果果逐渐转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果果不止一次对妈妈说,将来想成为一名医生,帮助像她一样有需要的病人。
像果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有句话,王小寅经常挂在嘴边:“不怕下班晚,就怕找我的患者没能得到治疗。”
为了方便患者,王小寅会在患者出院后主动将私人手机号码给他们。他对患者说:“我的手机从不关机,有需要随时给我电话。只要我治疗过您一次,我会对您负责到底。”某天凌晨2点,王小寅接到一位脑出血康复回家2个月的老年患者家属的电话,家属很急切地告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症状。王小寅及时告诉家属如何进行简单处理,并帮忙联系120送往医院,使得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有时,患者打电话过来咨询一些不是王小寅擅长的专科问题,王小寅也尽其所能帮忙解答,并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患者找最好的专家进行治疗。
误入“歧途” 十年磨一针
现在,王小寅在昏迷促醒领域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当时他是误打误撞选择了这个专业方向。十年前,王小寅在天津石学敏院士处进修归来,刚好收治了一位昏迷患者。他运用石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为患者治疗,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患者的各项反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神志还未清醒。王小寅根据解剖学知识,在与觉醒相关的脑干上行传导系统体表位置进行针灸治疗,患者慢慢苏醒过来。有了成功的病例,王小寅受到极大的鼓舞,继续潜心研究昏迷促醒的针灸治疗,十年磨一针,促醒的昏迷患者越来越多。渐渐地,王小寅及其团队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昏迷促醒针法,造福了一方患者。
来自云浮的梁姨因为严重脑出血昏迷四个多月,由家人送至王小寅科室进行治疗。经过20多天的治疗,梁姨刚好在过年期间苏醒了。醒后的梁姨因为气管切开不能发声,她费尽心思找来了小纸板要给她的医生写几句话。看着纸板上“医生,谢谢!新年好!”的字眼,王小寅激动得热泪盈眶,心里感到特别欣慰和自豪。
不计得失 甘当拓荒牛
2014年,省第二中医院决定在距离医院本部500米左右的省银行医院租用场地创立新的康复病区。由于新病区条件有限且前途未明,很多医生都不愿在新病区工作。这时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支部委员,王小寅毅然站出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个要求去开疆辟土。
开科第一天,王小寅接收了一个外地医生介绍过来的第一名患者。该患者家属满怀信心而来,但当他看到空荡荡的病房,以为被人“卖了猪仔”,来到了传说中的莆田系医院,要求立刻办理出院。王小寅耐心地向患者家属解释,详细告知患者家属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并立即给患者施针。奇迹发生了,一次针灸治疗后,患者完全瘫痪的左下肢竟然可以抬起来了。可是第二天家属还是以医院条件简陋为由要求转到省内最好的医院。开科第一个病人就这样流失了,全科医护人员都非常沮丧。但王小寅鼓励大家说:“疗效是王道!只要我们有高明的医术,贴心的服务,一定会有很多病人慕名而来的!”
果然,当该患者在外院经过十天治疗后,该院专家建议:“你的病情已经稳定,你可以找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王小寅给你做康复治疗了,省第二中医院的康复科是最好的。”此时,患者家属才得知王小寅是医术高明的好医生,是自己误会了。后来,患者又转院回来,经过王小寅团队精心的专业治疗,疗效非常明显,患者很快就痊愈回家。后来,这名患者介绍了很多当地的病人来找王小寅。
创业早期,这样的无奈和困难还有很多,王小寅就像一个拓荒牛,不计得失,敢于吃苦,勇于开拓,为求更新而耕耘,为求更好而迈蹄。
(省第二中医院)
栏目:不忘初心 身边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