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医改:“共”字诀让百姓健康“稳稳的”
“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健康中国的核心要义,而建设医共体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2017年,阳江市阳西县成为全省医联体建设首批试点县之一。
一年多来,阳西县以打造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为突破口,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改取得不俗成绩,在15个试点县中崭露头角。群众就医看病获得感明显增强,县域内住院率提升7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0.1%,医院运营成本中的药占比下降20个百分点。
阳西县在区域划分、人口、财力、县域卫生工作基础等方面,在我省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都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很强的试点意义。10月16日,全省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阳西县召开,全省各地到阳西取经。“阳西模式”到底提供了哪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 一把手亲自抓,部门联动,勇于自我革命
2017年广东省57个县(县级市)的 GDP排名,阳西县排名第24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卫生领域存在人才匮乏、综合服务能力偏低等问题。
“过去老百姓不信任县镇的医疗水平,小病去阳江市区,大病就去广州。县域医院发展不起来,医疗水平也提高不了,形成恶性循环,老百姓的负担也加重了。”阳西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陈俊华介绍。
正当阳西县为这一恶性循环犯愁的时候,“县域医共体”这剂良方吸引了县委、县政府的目光。
“县域医共体”,全称“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是我国医疗改革的一个新名词,即以紧密型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办医职能,有效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提升基层能力切中阳西县改革之需,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和县医管委,县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和医管委主任;成立理事会,县长亲自担任理事长。同时,把医共体建设定为党政“一把手”工程,为医共体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说:“阳西县财政紧张,但还是提供了最大的支持。2018年阳西县财政收入不到7.5亿元,我们还是决定拿出2.9亿元支援卫生健康事业。”
“医改涉及卫生健康、发改、编办、财政、人社等多部门,难就难在综合改革上,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多方联动。”陈俊华说。
阳西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及时解决改革难点,密集出台一系列跨部门配套政策,县卫生健康局等有关部门主动简政放权,助力医共体建设。
改革要敢于“破”,更要善于“立”。针对医院发展不平衡现状,阳西实施横向整合3间县级公立医院,纵向联合8间镇卫生院和213间村卫生站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的改革策略,成立“阳西总医院”,同时,将村卫生站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县、镇、村医疗资源的融合,为运营管理一体化打下基础。
该县破除原有壁垒,实现机制建设一盘棋。推动管办分开,设立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建立理事会领导下总院长负责制的法人治理模式;打破身份壁垒,在阳西总医院实行编制备案制,全力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打破薪酬壁垒,率先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率先取消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推行医院院长目标绩效年薪制。
● 做强龙头,盘活资源,激发基层活力
阳西县潮丰村村民郭伯,今年4月突然感到剧烈腹痛,腹胀难忍,急忙赶到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急诊。
“当时测血压只有62/40 mmHg,急诊腹部CT显示肝脏巨块型肝癌伴破裂活动性出血,腹腔大量积血。患者情况万分危急,已经出现失血性休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挂职阳西总医院副院长赵光日告诉记者,当时患者家属有意转上级医院治疗,但转院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肿瘤诊疗中心的卢鸣剑博士会诊后,建议立刻行DSA下行肝动脉造影,并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并征得同意后,给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手术获得成功。
阳西总医院肿瘤诊疗中心2018年成立,改变了阳西县无肿瘤专科的历史。这是医共体提升资质强龙头的举措之一。
“以强龙头为保障,强基层为目标。”为了让患者愿意去、基层接得住,阳西县千方百计提高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让“龙头”强起来。阳西总医院重点打造骨科、心血管内科、介入科等重点专科;阳西总医院中医医院重点在康复理疗、中医创伤等具有中医特色相关专科上下功夫;阳西总医院妇儿医院重点做好产科、儿科专科建设。
“外连大脑,做强技术和服务增量。”阳西总医院总院长洪家文说,阳西总医院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0间省级三甲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与对口帮扶的三甲医院组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
让“资源”活起来。“阳西县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必须集中资源,实现集团内部优势互补。之前每家医院都有一个智能管理部门,很多科室重复建设,这对发达地区医院不成问题,但我们哪有那么多人力和物力?”洪家文介绍说,总医院统一设立职能管理部门、公共资源中心和公共业务中心,合理分配资源,做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人员、业务、药械、财务、信息和医保支付管理“六统一”。
让“网底”兜起来。推动“星级”镇卫生院创建工作,建立县镇联合病房和专家工作室,对卫生院实行精准帮扶,带动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乡村医生在职培养培训,着力提高乡医待遇,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退出机制,让乡医在农村待得住、干得好。
医改永远在路上。“村一级的改革是最困难的,但对于实现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有着重要意义。”洪家文计划,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连接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另一方面通过公共卫生服务这一抓手,把村医有效管理起来。
阳西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完善医共体统一法人管理,实行医保基金“总额包干”的医保支付模式改革,从根本上促进医疗经营模式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全力打造健康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