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速增效
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补偿机制、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强化服务内涵,狠抓督导考核,稳定人才队伍,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管办分开提高社区医疗管理效能
海珠区于2013年组建海珠区社区卫生发展指导中心,积极探索“管办分开”模式。中心成立后,在理顺管理机制、统筹医疗资源、加强业务指导,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和个人。全区有3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全国优质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2个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中英合作全科医学培训示范基地、2个家庭医生省级培训基地;3名市级五星级家庭医生,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谭美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获得全国优秀签约团队称号。
海珠区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性质,设置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项目,保障人员经费;设立专项建设经费,逐个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历史问题及装修改建问题,按“一机构一方案”,规范开展中医、健康小屋、医联体、家庭医生、计划免疫门诊装修改建等建设工作,逐个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不达标和环境老旧的历史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水平。
此外,海珠区还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量、考核情况等核增绩效工资,重点向事业发展好、公益服务能力强的单位倾斜,其中考核优秀的可提取年度收支结余的70%作为核增绩效工资总额。近几年,海珠区财政加大投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经费,专项用于签约服务绩效增量补助,全区家庭医生团队收入平均每月增加4400元。同时,机构内部分配实施“四自主一倾斜”,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医务人员薪酬分配体现技术含量和能力水平绩效管理,大大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海珠区为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医疗服务方面进一步优化了服务环境,投入经费建设签约服务区、统一配置自助式健康小屋的数字化全科诊疗系统,进一步提升签约服务软硬件水平。通过“七个一”(一份健康档案、一份协议书、一个服务包、一张联系卡、一条短信/微信、一次健康体检、一次健康评估)、“一个定期”(定期推送健康教育知识)以及“一个协助”(协助转诊)服务管理平台的整合对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同质化。开发家庭医生签约小程序,实现网上签约及预约,多渠道提高签约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实施“红棉照护”计划,为签约老年人提供远程健康可穿戴设备服务,推进智慧养老。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的满意度从94%提高到99%,对家庭医生签约的知晓率、满意率分别由2015年的77.78%、68.91%提升至2018年的90%、90.51%。
在人才培养方面,海珠区开展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家庭医生师资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举办星级家庭医生、优秀签约助理和签约团队评选;与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举办高级研修班;组建由区域内三级医院专家组成的基层能力提升专家库,定点、定期到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出诊,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