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何劳“四君子”
——疲倦乏力纳食不香,不妨试试穴位艾灸
图一
“你肺气不够”“这是脾气虚的症状”“肾气亏虚才会这样的”......看中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这么说。许多人被弄得糊里糊涂的,怎么会有这么多“气”?下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告诉您,究竟人体的“气”是什么以及如何补气。
中医的“气”是什么?
说到“气”,人们自然会想到空气或其他各种气体,但中医学所说的“气”却有不同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先天之真气、呼吸之清气、水谷之营气;二是指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作用,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此外,人身之气,由于形成方式、储存部位和功能作用不同,被赋予不同的名称。禀受父母的肾之精气,成为“元气”或“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先天之气,是促成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由口鼻吸入的大自然之气为“宗气”,聚积于胸中,具有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运行的作用;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气,称为“营气”。水谷精微物质化生的另一种精气分布、循行到皮肤,又称“卫气”,有防御外邪从皮肤入侵人体、控制汗腺、调节体温的作用。综上所述,人体各种气的来源有三种:一是先天之肾气,二是后天水谷之气,三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诸气综合,总称为“真气”“正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原动力。
若先天之元气不足,则影响人的发育和生殖力;肺之宗气不足,则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和心血的正常运行;脾胃中气不足,影响血液的生成,还会导致内脏组织下垂;卫气不足,则人的抗病能力差,极容易受到自然界各种致病外邪的侵犯。
怎么补气益气?
对于各种气虚证,中医有个补气的基本处方,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味中药组成,《方剂学》称之为“四君子汤”。此外,在针灸疗法中也有不少腧穴同“四君子汤”一样具有补气的作用,如气海、关元、膻中、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等。
气海,顾名思义,该穴犹如诸气聚集之海洋,能补益诸气;关元是人体元阴元阳之气交关之所,为补肾气的第一要穴;膻中在胸部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别名为“上气海”,针灸学称之为“气之会穴”,同气海一样,有补益诸气的作用;大椎穴是督脉同六条阳经经脉的交会之处,别称“诸阳之会”;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则分别补养肺气、心气、脾胃中气和肾气;足三里能补六脏六腑之气。
以上诸穴,膻中偏重于补心肺之气,主要用于治疗心肺气虚引起的胸痛、胸闷、咳嗽、气喘、心慌、气短、心律失常等证;大椎穴补益人体阳气,用于治疗阳虚怕冷、肢体寒凉、倦怠乏力之症;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分别主治肺气虚之咳嗽、少气懒言,心气虚之惊悸、脉律不齐,脾气虚之腹胀、肠鸣、泄泻,肾气虚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证;而气海、关元、足三里则调补六脏六腑全身之气,可以治疗补气穴所对应的综合病症。
刺激补气穴的操作方法,以艾灸法为最好,也可配合指压、按摩、拔罐。每穴每次刺激2~3分钟,每日1次或2次。平常体虚、容易感冒、乏力、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可以考虑使用上述穴位进行灸法治疗,以防症状加重。癌症患者经手术、放化疗,容易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下降、浑身不适等,也可考虑使用上述穴位进行针灸。若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疑问或对疗效不满意,可到医院相关科室咨询,在医生指导下纠正方法或采取进一步检查,以防存在其他病变的可能。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林丽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