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国庆长假勿忘护眼 心血管病患者秋季健康锦囊 寒露养生:滋阴润燥莫悲秋 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排行榜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寒露养生:滋阴润燥莫悲秋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 池晓玲科普团队

图一
图一

今年10月8日进入寒露节气。寒露,意思是露气渐寒,即将凝结,也就是天气进一步转凉。在这个时节,我们该如何进行养生保健呢?

精神调养

寒露已是深秋,大自然肃杀之气明显,此时最容易触景伤情,引起情绪不稳定。因此,在情志调养方面,与前面的节气一样,要注意保持乐观,不要时喜时悲,情绪波动太大,否则影响肺的清肃功能。另外,秋高气爽正是登高秋游的好时机,可利用假日与三五好友结伴登高、秋游,极目远眺。这既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也是舒缓情绪的一种好方法,可令人心旷神怡,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

起居调养

俗语云:“中秋过后夜夜凉。” 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此时气温变化较大,天气干燥,昼暖夜凉。孙真人云:“是月阳气已衰,阴气太盛,暴风时起,切忌贼邪之风。”因此,要注意早晚做好保暖,以防身体受凉,引发哮喘、肺炎等疾病的发作发生。此时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精神饱满。

另外,寒露节气,天气转凉,肺金偏旺,克贼肝木,可引起肝气疏泄不利,容易诱发或加重人体内血瘀状态,对慢性肝病患者尤其如此。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教授认为,此时可通过刺激次髎穴进行调理。次髎穴为膀胱经与肝经交会穴,有补肾疏肝、通络止痛之功效,故适合肝病患者在此节气用以养生保健。经常按摩次髎穴,对于治疗子宫内膜炎、不孕症、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膀胱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疾病以及直肠炎、痔疮、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此外,该穴还可将逆上之气下降,因此可用于治疗失眠、头晕、耳鸣、眼花、呕吐、胸闷等上冲之证。次髎穴位于骶部,正对第二骶后孔中,由于该穴较难定位,一般建议刺激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区域即可。具体操作如下:将双手握成空拳,同时用拳背去叩击腰骶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区域,叩击的力量要稍大点,以有明显的声响为度。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周3~5次。

运动调养

寒露节气,推荐太极拳、快走、晨跑、暮跑等运动,量宜减少,运动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运动前穿着略薄一些,可避免运动时大量出汗而导致着凉。运动后应尽快更衣或添衣戴帽,以免在冷风中受凉感冒。还可增加户外活动,如登高、爬山、秋游等,以舒缓心情,减缓秋天肃杀之气。

饮食调养

此时节万物随着天地间寒气的增长而逐渐萧条衰落。从中医角度上说,寒露节气在南方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此时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愈发干燥,人体水分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因此,在饮食上应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补脾胃益肝肾,又养肺润肠兼养阴润燥,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可多食用芝麻、蜂蜜、乳制品、鸡、鸭、牛肉、鱼虾、泥鳅、海参、银耳、大枣、山药等,多吃雪梨、柑橘、香蕉、苹果、水柿、葡萄等水果。

其中,中医认为,海参味甘咸,性平,归肾、肺经,有补肾益精、滋阴润肺、养血润燥以及止血的功效。临床多作为精血不足、体弱神怯的补益品,同时亦用来治疗肠燥便秘、肺虚咳嗽咯血、便血、外伤出血、阳痿、梦遗等病症。在滋补养阴方面,古人认为辽参效果最佳,如古籍《百草镜》认为:“入滋补阴分药,必须用辽东产者,亦可熬膏作胶用。”海参作为药食两用之品,古人已经总结了很多便捷用法。如针对虚火肠燥便秘,《药性考》提到可以用海参、木耳、猪大肠同煮,有滋阴降火、润肠通便的作用。治疗休息痢,《纲目拾遗》提到使用海参每日煎汤服用,有效。虽然海参益处颇多,但不可滥用。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出现痰多便滑症状者或外感客邪仍未清解者,不可随意服用。下面推荐一道海参食疗方供大家参考。

海参枸杞汤

材料:干海参150克,沙参15克,枸杞15克,红枣6枚,生姜2片。

做法:干海参用清水泡发,洗净,切成条块,放入滚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沙参、枸杞、红枣、生姜洗净备用。将海参及沙参、红枣、生姜一同放入炖盅,隔水炖2小时,放入枸杞,继续炖20分钟。加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有滋养肺胃、养阴润燥的功效,适合秋季出现口咽干燥、胃热烦渴、干咳无痰、肠燥便秘者。本方补而不腻、润而不寒,尤其适合作为寒露节气的养生药膳。

栏目:节气话养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