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养生:宁神防燥勿露身
图一
今年9月8日进入白露节气,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天气转凉,日夜温差增大,夜有露珠。白露节气到来除了代表日夜温差将进一步增大,秋燥也更加明显,因此需预防燥邪侵袭引起的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气温变化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疾病。若夜间寒气内侵,还可以起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人们的养生保健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精神调养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教授表示,白露节气宜以“宁神定志”为主,保持精神内敛、情志安宁,以减少秋天肃杀气机的影响。尤其是白领阶层应避免生气,老人要注意避免过度忧悲怀旧,要心胸开阔,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以免影响肺气的肃降。
起居调养
池晓玲教授指出,白露节气后早晚温差会逐渐增大,虽然白天气温仍可达三十几摄氏度,但夜晚会比较凉爽,下雨时日夜温差更明显。俗话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也就是说,白露节气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尤其是老人与小孩,夜间睡觉不可贪凉,早晨出门最好带件小外套,以防着凉。
另外,白露节气人们容易外感风邪,出现头痛、眩晕、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等。风府穴可治疗和风有关的疾病,按摩风府穴,可以提高免疫状态,特别适合秋风明显、气温变化的白露节气使用。此穴具有散风熄风、通关开窍的功效,常用于缓解落枕、失眠、头痛、项强(颈、背部筋脉肌肉强直)、眩晕、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等症状。风府穴位于脑后发际正中上一寸(磕牙时,也就是叩齿,风府穴会蹦)。简易取穴法:顺着脖子后面正中向上摸,到脖子和头交接的地方有个凹陷的“坑儿”,就是该穴。日常保健方法:以拇指或者食指指腹揉按该穴,至局部有酸胀感,约1~2分钟即可;或将艾条点燃后,放置于穴位上方2~3cm,待穴位处有透热感时,可用艾条在穴位上方做局部回旋环转,保持透热度,持续10~15分钟,每1~2天艾灸1次。
运动调养
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增加,以出汗但不疲劳为度,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体操、打篮球、羽毛球、骑自行车等运动;还可以结合鸣天鼓、健鼻功等保健手法进行养生;也可遵照《灵剑子》中的坐功法养生:闭气,两手握拳,以拳头沿小腿和脚外侧及内侧分别叩打十余遍,然后,上下齿叩齿36遍,此法能开胸膈气,去两胁中气,治疗肺脏疾病。
饮食调养
白露饮食宜以“养心肝脾胃”为原则,可多吃苦酸味食物以养心肝,如山楂、西红柿、莲子、芥蓝等,并佐以甘淡食物以调脾胃,如淮山、扁豆、玉米等,同时应注意少量多餐,宜以温、软食物为主,不可过食生冷、硬的食物,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另一方面,要预防秋燥,不可过食辛辣,多食滋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头、沙葛、萝卜、银耳、蜜枣等正当时。还要特别注意,白露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白露之时,板栗成熟。中医认为板栗性味甘、温,入脾、胃、肾经。它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名医别录》认为它能“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食性本草》认为它能“理筋骨风痛”。临床多用于治疗反胃呕吐,脾虚泄泻,肾虚腰软,便血金疮等疾病。如江西民间调治气管炎经验:以板栗肉半斤,煮瘦肉服有效。浙江民间治筋骨肿痛经验:以板栗果捣烂,敷患处即可。若寒邪入里引起的“暴泻如注”,《本草纲目》建议“令食煨栗二、三十枚”,有良效。下面推荐两道板栗食疗方供大家参考。
板栗姜枣饮
材料: 栗子150克,大枣8枚,生姜15克。
做法: 板栗拨壳取肉,每枚切成小块,和红枣、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1500毫升,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30分钟即可。
功效:有散寒解表、和中止泻的功效,适合胃肠型外感或者脾虚失固而出现恶心呕吐、胃脘隐痛、大便溏泄等症状者。
板栗猪腰汤
材料:板栗200克,猪肾1个,瘦肉100克,生姜2片。
做法:将板栗去皮洗净;猪肾去筋膜,切片备用;瘦肉洗净切片。将板栗、生姜先煮30分钟,然后加入猪肾、瘦肉片一起煮熟,加少许食盐、味精调味,分次服食。
功效:有补肾养筋、温中健脾的功效,适合白露节气出现腰酸膝软、夜尿频多、纳食不香、大便不成形者。
栏目:节气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