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养阴润肺 清热敛神
荸荠
今年的8月23日为处暑节气,这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此时,虽然白天天气仍然炎热,但“处暑寒来”,早晚已有凉意,秋燥也逐渐明显,正是“争秋夺暑”的时候,养生应顺应这些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精神调养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教授认为,处暑时节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健康。因此“宜安静性情”。在精神调养上,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进行安神定志的活动,如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
起居调养
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气温日较差增大,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升降适时添减衣服。另外,处暑节气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应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此外,处暑后秋燥逐渐明显,燥邪袭肺易伤肺津,常常影响肺脏的宣降功能,甚至引起肺气郁滞而化火化燥,此时常按摩合谷穴有利于清肺降火。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为合谷穴;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为合谷穴。平常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以感到酸胀为度。也可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但孕妇慎用。
运动调养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推荐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也可练习明朝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的坐功:每日寅时,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
饮食调养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但因暑气开始逐渐消退,故不宜吃苦寒的食物来“泻火”“消暑”;又因秋燥逐渐明显,也不宜过食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肺燥。推荐清热、养阴、润肺、安神兼顾,多进食黄鱼、干贝、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芝麻、荸荠(马蹄)等药食两用、甘咸寒凉之品。 同时,由于处暑脾胃功能仍弱,故平时食疗制膳,建议以平补、淡补为主,不宜过早“贴秋膘”,以固护中焦,防止出现食积。
其中,中医认为荸荠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化痰、消积的功效。如《本草再新》认为其能“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藏血”。故临床多用来治疗温病口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尿路感染、饮食积滞等。此外,荸荠对赘疣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荸荠作为药食两用之品,有很多用途。如《简便单方》中治疗小儿口疮,用荸荠烧存性,研末,外敷疮处有效。《中华皮肤科杂志》中治寻常疣:将荸荠掰开,用其白色果肉摩擦疣体,每日三至四次,每次摩至疣体角质层软化,脱掉,微有痛感并露出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为止,连用七至十天,可消除疣体。
下面介绍两道荸荠的汤水供大家参考。
荸荠萝卜排骨汤
材料:荸荠100克,红萝卜100克,陈皮5克,排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将荸荠、红萝卜洗净、切块,排骨洗净切块,加上陈皮、生姜,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约1~1.5小时,调入精盐即可服用。
功效:有养阴益胃、健脾益肺、消积化滞的功效,适用于处暑节气出现食积不消、脘腹胀满等。
五汁饮
材料:雪梨100克,荸荠50克,鲜藕50克,麦冬10克,芦根20克。
做法:将雪梨、荸荠、鲜藕去皮、洗净、切碎,并混合榨汁;再取麦冬、芦根洗净,水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待凉。将以上两汁混合摇匀,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有清热化痰、养阴润燥的功效,适于处暑节气痰热咳嗽、肺燥咽干、心烦气短等症状。
栏目:节气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