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益肺气 养收道
青橄榄
今年8月8日进入立秋节气,立秋意味着暑去秋来,秋天开始。此时天气虽然仍闷热,暑气难消,有“秋老虎”之称,但总的变化趋势是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也从“生长”转向“收藏”。因此,在立秋这个夏秋之交的重要时节,做好保健养生,将有利于顺利过渡至秋季,保证正气充足,以防邪气侵袭。
精神调养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教授表示,立秋节气,精神调养宜安养神气,应收敛神气,情绪乐观舒畅,心平气和,使神志安宁,切莫悲忧伤感,忌忧郁恼怒,以减轻秋季清肃之气,适应秋季容平之气。另外,可适当参加书法、绘画、钓鱼等能舒缓神志的活动。
起居调养
养生的第一要诀是顺四时而养,秋气主“收”,立秋时虽天气炎热,但早晚开始有凉意。此时应遵循秋天“收”的特性,早卧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晚上莫贪凉,尤其要避免入睡后受凉。早起以舒展肺气,早上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再起床。
另外,为顺应秋季“收”的气机变化,立秋节气可以通过按压鱼际穴促进收藏之力。鱼际穴还有退秋季虚热、身热、头痛、口干等症状的功效。另外,针对秋季常见的肺系热性病症,如咳嗽、胸闷、咽喉肿痛等,也可以通过按压鱼际穴,以取清热利咽、止咳平喘、通经活络之效。鱼际穴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平时可经常两手对搓大鱼际,也可用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掐揉另一只手的鱼际穴,感觉酸痛时,维持片刻即可。也可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3天为1疗程。对于患有急性咽喉炎或伴有局部红肿疼痛症状者,不推荐用灸法刺激鱼际穴。
运动调养
立秋过后可逐渐增大运动量,可选择慢跑、散步、球类运动等,但不适宜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仍应避免过度出汗,以保全阳气,防邪气趁虚而入。可多做“鸣天鼓”等保健运动。“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即击探天鼓,具有调补肾元、强本固肾的功效。具体做法:两手掌心分别紧按双耳,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敲击后脑勺,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双耳,手指紧按脑后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这算作1回,每次可做3回,每天早中晚共做3次。
饮食调养
立秋节气因降水较多,湿气较重,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此时应少吃姜、葱、辣椒、芥末等辛味食物,以免发散太过。而由于酸味食物有助收敛的作用,咸味食物有补益阴气的作用,均适合在立秋节气进食,以顺应本节气“收”的状态,对抗本节气“燥”“热”的气候特点。可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山楂、番茄、橘子、青橄榄、大麦、黑豆、豇豆等,还应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砂仁等。
其中,青橄榄在立秋节气制膳最适合不过。中医认为,青橄榄味甘、酸、涩,性平,归经肺、胃、脾、肝经,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暑热烦渴、咳嗽吐血,以及解河豚毒及酒毒等。如《本草纲目》言其:“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蟹毒。”《滇南本草》言其:“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
青橄榄作为药食两用之品,有许多便捷的食疗法。如嗓子痛时含服些青橄榄,可使咽喉清爽。古籍《王氏医案》提到,治疗风火喉病、喉间红肿,可以用青橄榄、白萝卜水煎服,这道药膳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青龙白虎汤。下面介绍两道青橄榄的食疗方供大家参考。
橄榄白茅根饮
材料:白茅根30克,青橄榄6~8个。
做法:将白茅根洗净,稍浸泡。橄榄洗净,用食盐腌4个小时左右。将白茅根与青橄榄放入瓦煲,加水约1500毫升,大火煮沸后改中火煲至500~600毫升,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养阴、生津除烦、解毒利咽。
青橄榄猪肺汤
材料:青橄榄6个,猪肺150克,北杏5克,沙参10克。
做法:将青橄榄去核、切块,猪肺挤去血水,清洗干净,北杏、沙参洗净。将这些材料放入炖盅,加水约200毫升,隔水炖1.5小时,稍加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有益气养阴、润肺宣燥的功效,适合在立秋节气食用。
栏目:节气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