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角色互换增理解
25位市民志愿者完成医学零距离体验
图为市民志愿者在分娩室看到了新生儿的诞生
广州讯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四届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落下帷幕。在这项持续了六年、打破医患身份壁垒,让普通市民零距离体验医者工作的角色互换体验活动中,25位市民朋友深入该院手术室、产科等临床科室,成为医护人员的一分子,深度体验医者工作。同时,四位该院医护人员通过“秘密”就医与陪同就医,体验患者就医的困境。
患者换位:看见医者的辛苦
“我多想跟患者多聊几句,但是……”广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刘海英医生指着电脑上一长串的候诊名字,对体验者何钻弟无奈地表示。候诊三小时看诊五分钟是无数患者的抱怨,然而换位体验刘海英医生一上午连看90多位患者的门诊后,她意识到紧张的医疗资源限制了医生与病人详聊的时间。
同样对医务人员高强度的工作感触颇深的还有志愿者熊普先。这位瞒着麻醉科医生女友报名参加活动的理工男,曾抱怨医生女友时常约会放鸽子、信息不回复、总是在加班。但在进入女友工作的手术室,站了十几个小时、旁观了数台手术后,却直言:“他们真的太累了!”医学不仅是治愈,更是安慰;体验后,熊普先理解女友医生职业的意义与成就。
25位跨越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市民志愿者在为期五天的医学零距离体验中,看见了医者的苦与乐,医学的精深与局限,拉近了医患认知的距离。
医生换位: 医患沟通不可或缺
在此次医患角色互换体验活动中,有四位“秘密”的医生志愿者,他们是广医三院的新员工。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严诗玉是其中一位医生志愿者,她的任务是陪同一位产妇进行产检。作为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所在地,广医三院的产科总是人满为患。“没办法,人太多了,只能这样了。”孕妇对此习以为常。然而严诗玉却在细节中看到更多改进的空间。严诗玉认为:“不少患者初次就诊时对就医流程、医院环境一无所知,造成就医过程中的慌乱与紧张。如果能有更清晰的引导与指引或许可以降低拥挤的状况,减缓患者的焦虑情绪。”
而另一位医生志愿者张伟在“变身”患者家属,陪同一位结肠癌的患者手术后,对患方的焦虑深有感触。“当我站在医生的角度时,我关注的是患者与家人是否配合治疗;但当我站到患者家属那一方时,我看到家属更担心的是病人会不会害怕、是否疼痛”。这次陪同就医的体验启发张伟,医者给予患者更多解释或许能让患者感到安心与信任。
因为了解,所以理解。这是广医三院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开展六年来一直延续不变的主题。医患角色换位或许不能解决现实中患者的就医难题,不能缓解医生高强度的职业状态,但医患之间因为了解从而理解、信任,却能让彼此多一份前行的力量。正如钟南山院士在代言本次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时所言:“体验医患角色互换,搭建医患共情桥梁,共同感受医学温暖!”
(黄贤君 白恬 黄璀玥)
栏目:图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