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珠海建立全面医疗保障制度 南医南海医院赴凉山义诊 小手术带来大变化 南风珠水润昆仑 初心依旧在  最美夕阳红 医患角色互换增理解

当前版:第3版:综合
PDF原版下载
综合
03

珠海建立全面医疗保障制度

近年来,珠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医改办关于深化医改的文件、会议和领导重要讲话精神,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试点为契机,同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珠海市全科医生共573人(包括已注册全科医生415人,录用和转岗培训158人)。目前全市共建立323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约71.3万名居民签订家庭医生式团队服务协议,签约率42.56%;与约28.1万名重点人群签订协议,签约率72%。同时,提高全科医生待遇,落实1.2万元/人/年的补助,明确了基层全科医生整体工资水平要比其他专科相同职称的医生高15%的政策。

实施《关于调整珠海市困难群体补充医疗保险待遇的通知》,针对本市户籍低保对象(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特困人员)、低收入救助对象以及本市就读的市外户籍低保家庭大学生等困难群体调整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将自付部分补偿的起付线从原来的10000元降到2000元,支付比例从70%提高到80%;高额费用补偿从原来的20万元限额调整为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支付比例从70%提高到80%。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新机制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以6家三级医院为核心构建多种形式健(医)联体,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和专家下沉,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先后出台分级诊疗、健联体、促进社区发展等12个政策文件,从经费保障、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基层能力。目前,三级医院全部参与健(医)联体建设,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大部分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参与,成立了介入、产科等7个专科联盟,逐步建立上下联动和激励约束机制,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和高新区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托全科医生,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将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与基本医疗门诊统筹工作关联。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各区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意见》,允许基层建立更为灵活的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落实政府补偿政策,在国家规定对公立医院6项投入的基础上,增加非医方责任医疗欠费等投入。市属公立医院已全部实行去行政化管理,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实行对市属公立医院的预决算管理,建立三级医院总会计师岗位,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政策的落实,推进院长职业化培训。

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完成2018年度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市属公立医院院长考核,初步建立起以社会效益、工作效率和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对市属公立医院绩效工资的审计和清理工作。和市人社局联合制定薪酬改革实施方案,方案经八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后报省。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制定《珠海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增减持平”的原则,优化比价关系,实现总量平衡,完成2018年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共调整价格888项。

建立高效运行的全面医疗保障制度

珠海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运行良好。去年9月,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承接属于原市卫生计生局的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工作。

深化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工作。《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管理办法》及病种点数法实施细则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建立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复合型支付方式,病种已超过省要求的1000个。

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实施《关于珠海市医疗保险住院费用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二档的城乡居民、学生和未成年人再次增加财政补贴标准,达到每人510元/年。

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放宽异地就医政策,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办理常住异地就医政策已覆盖所有参保人群,并成功接入国家、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

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继续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率。全市公立医院继续实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率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零差率三年,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收入累计降价7.4亿元,降幅11%。全市药耗占比持续下降,由改革前的50%降低至37.4%。医院医务性收入由改革前49.8%增长到60%。

继续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配送改革。对抗菌药物等130种重点药品实行跟踪监控,对使用异常的药品实施限量采购,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珠海市去年10月29日开始与深圳全药网合作,启动第一批上线采购目录,建立珠海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药品供应保障。

构建多元化长效综合监管制度

强化监管体系。珠海市将深化医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每年组织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考核。

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主要指标控制进行监测,建立定期通报机制。

实施重点药品使用监控。严格落实处方点评、阳光用药信息登记报告等制度。制定《珠海市重点药品跟踪监测工作方案》,定期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能量补充药及日治疗费用高的130种药品实施重点监控,对每月使用金额、使用量排在前10位的药品和使用量异常增长的药品,经专家分析研究后,实施限量采购或停止采购等处理。

开展医疗机构年审,建立医疗机构不良计分“黑名单”制度和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制度。

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基于业务流的数据共享。推进医改监测系统建设和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建设。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强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市、区财政均建立了经费保障。完成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转型。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口帮扶,基层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全部到三级医院轮训,三级医院每年派出100名中、高级职称人员到基层服务或挂职锻炼。落实全科医师培训,目前已派出228名基层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出台《珠海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及转岗培训管理办法》。

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镇村、街区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经费”,扶持并完成6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市70%以上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馆)。

加快发展社会办医

珠海市大力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增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一是以规划保障社会办医发展空间。2016年,珠海市印发《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为社会办医预留空间。将社会办医院床位数指标在国家指标每千人1.5张的基础上提高到每千人1.8张,为社会办医规划2324张床位的设置空间。促进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端专科医院以及精神卫生、老年病、儿童、康复护理等稀缺的专科医疗机构。鼓励第三方设立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机构。放开中医专科门诊部和诊所等设置。二是以全方位政策促进社会办医发展。2016年2月,市政府出台《珠海市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扶持力度,针对社会办医中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逐一提出解决和保障办法。

(珠海局)

栏目:医改亮点看广东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