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强基·专访 强基固本  助推信宜卫生强市建设 工程与时间赛跑  质量与进度齐抓

当前版:第3版:强基·专访
PDF原版下载
强基·专访
03

工程与时间赛跑 质量与进度齐抓

——专访英德市副市长吴秋凤

陈平 胡泽南 摄影 侯家辉

英德市妇幼保健院效果图 英德局 供图
英德市妇幼保健院效果图 英德局 供图

吴秋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吴秋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英德市人民医院的内儿急诊大楼2017年9月正式开工,时间过去一年半了,可是项目至今仍处在桩基检测阶段。另一个省强基项目英德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建项目也没有按省卫生健康委的要求在“五一”前完成主体工程出地面。两个项目开工早,建设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个项目滞后呢?6月27日,记者对英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秋凤进行了专访。

溶洞管线 成施工“拦路虎”

“英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近年来通过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医改新路,一跃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县域医改的一个样板。2018年,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9.7%。广东英德医改树立了‘强基层’典范。”说起英德医改,吴秋凤满脸自豪,然而话锋一转,“检讨”起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推进速度上来。“我们强基项目没有按省卫生健康委要求的时间节点出地面,确实很不应该。因为这几个项目我们谋划早,像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我们2015年就提出实施搬迁改建项目,并无偿划拨土地,后来又搭上了省强基顺风车。英德市人民医院内儿急诊大楼开工也很早,要不是因为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拦路虎’,大楼现在都应该封顶了。看来,我们对问题还是考虑不周。接下来我们要以更大决心和更有力举措,全力推进强基项目建设进度。”

据了解,英德市人民医院内儿急诊大楼2017年9月29日奠基开工,投资1.94亿。其中省强基资金7560万元。该项目地上十六层,地下一层,包括英德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英德市人民医院内儿科及急诊业务用房。英德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现有总院(原市妇幼保健院)和城北院区(原市计生服务站)两个院区。2015年6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搬迁改建项目,并无偿划拨原广东省南华技校所属土地37000多平方米作为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搬迁改建项目建设用地。项目已于2018年9月开工,主要包括新建1栋13层的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和旧有办公楼改造等。项目于2018年9月正式开工,规划床位500张,总投资约3.5亿元,其中省强基资金9337万。

吴秋凤告诉记者,由于英德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在英德市人民医院内儿急诊大楼项目打桩过程中遇到地下溶洞群等问题,而施工单位在喀斯特地貌施工的经验不足,造成项目16根工程桩不符合要求,需要补强或重新冲桩,故前期进度停滞在桩基处理阶段。英德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在施工中才发现市政水管从项目工程用地地下通过,协调自来水公司迁移市政水管耗时两个月;门诊医技楼在施工中地基下发现大面积黑色腐泥,需采取地基换填方法处理,额外增加施工时间。此外,因春节后连续下雨,施工受阻,造成两个项目建设滞后,影响整体进度。

保质提速 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吴秋凤说,当初由于承建英德市人民医院内儿急诊大楼施工方经验不足,她与项目总承包单位反复洽谈好多次,为了确保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她坚决要求调整项目部人员架构,增派有经验工作人员驻场指导施工。她说,“安全生产,只有保证安全了,才能安心生产。安全一旦出问题,一切都是零。抓安全,眼睛里揉不得半粒沙子。”现在省强基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了加快进度,她要求新项目部围绕今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明年年底投入使用目标倒排工期。一是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在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督促施工方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工序,将后续可提前开展的工作先做好。二是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保障项目工程进度。并协调相关部门,跟进落实工程进度款。三是加强项目督办,对进度比预期慢的项目单位,通过发督办函或约谈等方式,督导施工单位加快工程进度。“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在2019年底前,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和市人民医院内儿急诊科综合楼主体工程结构封顶。”

记者在英德市人民医院内儿急诊大楼施工现场看到,打桩已完成,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地下室施工,土方平整,浇筑混凝土。陪同采访的英德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江智明向专访组展示了近几天施工进度表,他说,现在施工方搭建了300人的工棚,每天都能保证足够的人手24小时开工,晚上尽量开工噪声小的工作,以免造成扰民。在英德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工人们正在对地面进行土方开挖以及外运的作业,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技术人员往来奔忙,建筑工人各司其职。

建队聚才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引进人才和留下人才对我们来说现在不再是个难题。我们一方面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近年来,英德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人才在我院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医院现在已经通过了三甲医院初审,未来发展空间和平台将更广阔。”江智明向记者介绍说。

在对强基项目调查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英德有效解决了边远山区引进医卫人才的难题。

英德市地处粤北山区,属清远市下辖县级市,人口近120万。作为省内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曾一度面临“半数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亏损、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医务人员流失严重”等难题,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一直是英德市深化综合医改聚焦的重点难点。

近年来,英德市通过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医改经费从2011年起共投入6亿多元,有效保障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发展;筹资8.83亿元用于市、镇、村三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全市医疗环境;每年还拨款70万元用于卫生技术人才招聘、乡村医生培训和发放高级人才津贴等,确保人才经费充分保障。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实行全额保障。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等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实行“两自主一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自主划分不同岗位间奖励性绩效工资,对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等予以倾斜,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实行统筹调配。市财政将定额事业发展经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年度业务收入的分配管理权授予市卫生健康局,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

随着改革的推进,英德市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三升一降一控制”的良性循环,即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业务量提升、医务人员收入持续提升、药占比明显下降、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年均收入达10.9万元,比医改前增加6.1万元。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发展空间,提高薪酬待遇,英德改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不住人”的现象,出现人才回流的趋势。2018年,全市拥有中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1026人,是医改前380人的2.7倍;同时吸引周边县市医技人才到英德就业,近5年来招聘周边县市医技人员123名。同时改变了居民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习惯,病人回流基层明显。2018年,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9.7%;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194.62万人次、住院7.67万人次,其中诊疗人次数占全市诊疗人次数的67%,初步形成“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根据第三方满意度调查,2018年,英德市医疗卫生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1.5%,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