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命悬一线 援藏医生勇胜死神
“我从医十几年,也是第一次碰到这么难捞出来的胎儿。这手术要是不做,孩子的性命真就搭进去了。手术做了,还有一线希望,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9年援藏医疗队队员、妇产科医生付帅心有余悸地说道。6月21日,该院新一批援藏医疗队队长、急诊科医生李祖勇,队员妇产科医生付帅、麻醉科医生刘付宁、消毒供应室护长李丽娇入藏第一天就完成了一例急危重剖腹产。历经3个小时,终于成功将28岁的极危重孕产妇洛桑卓玛的胎儿从死神的魔爪中拉了回来。
羊水流干 胎足脱出
21日早上9时30分,医疗队刚抵达仲巴县住处,还没来得及适应高海拔的气候和环境,就接到仲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德青的来电。“一个首胎的产妇宫口已开3厘米,足先露难产,请示是否需要做紧急剖宫产。”
赶到医院产科病房后,付帅了解到,洛桑卓玛在怀孕期间因为没有规律产检,胎位变化了也没有及时发现。当天凌晨在家,她突然出现羊水破裂,腹痛越来越严重。入院后医生发现胎儿胎位不正,而且宫口只开了2指,孩子的脚丫已经伸入阴道。B超结果显示产妇宫内羊水已流干,但是万幸的是胎心尚有140次,付帅和医生们当即决定开展手术。
可是,术前沟通和手术同意书的签署却遇到了麻烦。一方面,产妇丈夫因未曾听过剖宫产术而对手术抱有疑虑;另一方面,胎儿随时可能因脐带脱垂导致死亡,再拖延下去母女生命都将受到极大威胁。李祖勇在德青的翻译下耐心地给家属做思想动员,产妇的丈夫最终签署手术同意书。
粤藏联手 上演“生死时速”
确定手术后,刘付宁和李丽娇紧急赶往手术室做麻醉和术前准备工作。完全陌生的手术室环境、相对不足的硬件设施,再加上临时的停水,给术前的准备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两人就地取材,及时地做好了术前准备。
10时50分,产妇送达手术室,刘付宁给产妇进行麻醉,仲巴县卫生局局长索朗参与手术的现场监督指导,连续值班三天三夜的德青也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工作。手术由付帅主刀,仲巴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普珠、德青从旁协助。手术台上,付帅打开宫腔后,上推胎儿臀部,轻柔地将胎儿的脚丫从阴道中拉回宫腔。11时40分,他牵拉胎儿双脚成功将孩子娩出。
李祖勇立即携同德青对新生儿开展抢救,进行呼吸道清理并拍打其脚底。在大家的紧密配合下,十几秒过后,孩子发出一声响亮的啼哭声。援藏队员们和当地医师紧张的心终于放下了。
当德青把孩子抱出手术室时,产妇丈夫和家人眼里泛着泪花,抓着他的手连连道谢。
付帅表示,此次出现胎儿脱出的情况是因为产妇没有按时规律进行产检,导致近1个月内胎位出现变化也没有及时察觉。付帅强调,骨盆异常、头盆不称、胎头衔接受阻、胎儿在宫腔内活动范围受限或过大等客观原因都会导致胎位变化,且变化前后不一定会有明显征兆,孕妇只能通过定期产检发现问题,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果发现胎位不正且严重影响孕妇及胎儿生命,应择期进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据介绍,今年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对口支援仲巴县人民医院的第四年。在该院精准帮扶下,仲巴县人民医院已于2018年底成功通过二乙评审。今年6月,2019年医疗队成员继续助力仲巴县“两降一升”,即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工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医疗队)
栏目:医疗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