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增城南部儿童救治中心
——记2018年年度“十佳增城好人”、增城区新塘医院儿科主任李湘波
图一
盛夏时节,荔熟蝉鸣。6月26日,广州市增城区在挂绿广场举行2019年增城挂绿荔枝采摘仪式暨挂绿荔枝赠“十佳增城好人”活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湘波被评选为2018年年度“十佳增城好人”并受赠增城挂绿荔枝。
从医35年,李湘波一直与时间赛跑,守护患儿生命健康;一年到头忙碌,只为践行医者父母心的职责。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儿科,每天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伴随着孩童的啼哭和家长的焦虑,他为患儿解除病痛,让家长安心。
组建综合儿科 填补“空白”
1984年8月,李湘波毕业后进入湖南一家医院,一直从事儿科工作。2003年7月调入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
“刚来时,医院的儿科几乎空白,只有两名门诊医生,每天来就诊的人也不多。”李湘波回忆。于是,他承担起组建儿科的任务。由于当时儿科医生相对较少,大部分为刚毕业的年轻医师,技术不成熟,完成好工作任务、培养人才、确保医疗安全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从组织架构到儿科医生的培养,经过3年的努力,2006年7月,新塘医院有了儿科急诊、门诊、住院部(包括普儿住院部和新生儿住院部)一体化的综合儿科。儿科门急诊人次从每日不足120人达到目前的每日500人次左右,年门急诊16万人次以上,年住院人次达到2500人次以上。这里成为增城南部重要的儿童救治中心。
公开手机号 方便病人咨询病情
早上7时30分,李湘波准时坐在诊室区,开始一天的繁忙工作,此时已经有两三位前来就诊的儿童。
如遇紧急情况,他便在桌上放一个写着“在住院部抢救”或“在急救室抢救”的牌子。等到抢救结束,他再回到诊室继续看诊,候诊病人则在诊室等他回来。
中午12时,到了下班时间,候诊显示屏上还有很多名字。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治疗,李湘波牺牲休息时间,坚持看诊到下午1时,回家匆忙吃个饭,然后又急忙回到医院,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把所有的挂号看完。循环往复,准时下班对于李湘波来说是一种奢望。
新塘镇是外来人口较多区域,除春节前后大批务工人员返乡,平时都是医院儿科就诊高峰期。尤其是3 月至11 月,每到季节更替,生病的孩子更多。李湘波在门诊一天问诊最高纪录达到130 个患者,可谓超负荷工作。
遇到危重病孩童的抢救,他总是第一时间上战场,通宵达旦,与死神赛跑。2017年9月的一个下午,一名4月大的重症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急诊入院,入院时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原本休息的李湘波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病房,指挥当班医护人员进行抢救。这期间,李湘波一直守在重症病房,直至次日凌晨患儿转危为安后他才离开。类似这样的抢救时有发生。
在李湘波的办公桌上,除了一沓病历本、一个听诊器和一台电脑外,还有两部手机格外引人注意。手机都是保持24小时待机状态,一部方便病人咨询病情,另一部则方便家人和医院与他联系。
坚守岗位 15个春节没有回家
尽管李湘波已在外买了房子,但为了方便工作,他仍住在医院宿舍。“从宿舍到科室大约5分钟路程,有急诊的话能随叫随到。”李湘波笑着说。
“作为一名医生,应尽好职责。我是主任,更要带好头。”无论何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李湘波的身影。在他的日程里,似乎没有休息的概念。就算不上班,他也是待班状态。
平时不出门诊时,李湘波就在住院部查房,如遇急、危、重症病人,可立即参与抢救。
李湘波来到新塘16 年,没有回过老家过春节。就算家中有事非得回家,他也是头天下午五点半下班坐高铁回家,第二天又赶最早一班的高铁回增城上班。
“李湘波是一个工作狂。”这是李湘波的妻子段建明对他的评价,“这么多年以来,除夕夜没有安心吃过几顿年夜饭。要么是病人突发症状需要抢救,要么是上班根本没时间吃饭。只要医院电话响起,他就一定会放下所有事,顾不上是大年三十还是大年初一。”
每逢遇到突发情况,妻子段建明便做好饭菜,送到他的办公室。等他忙完事情,热乎的饭菜也变冷。他匆忙吃了几口,又赶紧投入其他工作。要是遇到两个人都很忙,常备在办公室的八宝粥、面包干粮,就成了李湘波的午饭。
“很多时候晚上接到急诊电话,不管哪个科室找他,不管是谁,凡是能够帮到的,他都立刻过去。也有很多时候晚上睡觉时,睡醒了就不见他了,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去的。”妻子段建明说。2005 年,段建明跟随丈夫一块住在医院的宿舍,10多年来彼此支持。“早上在家蒸馒头,快速简单解决。中午做了饭菜,我自己吃完去休息,给他留好,他回来自己吃。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份职业,对病人就要尽心尽责。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多些包容和理解。”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卫生健康局)
栏目:广东好医生好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