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合”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
我省对口帮扶西藏工作获国家高度肯定
本委讯 6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西藏拉萨召开2019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与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西藏县级医院工作会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巡视员刘冠贤在会上介绍了广东以学科融合、人才融合、情感融合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介绍了对口帮扶西藏县级医院的工作经验,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高度肯定。
刘冠贤介绍,我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硕果累累。2017年协助林芝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是藏东南区域第一个“三甲”医院,同年还协助林芝市以自治区总分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2018年协助医院成功入选“国家级现代化管理试点医院”,这是西藏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医院。医院床位数和医务人员数均比开展“组团式”援藏前翻了一番。我省“组团式”援藏工作被评价为“超乎预期、深受教育、令人鼓舞”。从2016年至今,广东安排卫生健康对口援藏项目建设资金约2.1亿元,支持受援地实施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信息化建设、“组团式”对口援藏等项目。目前,项目资金拨付率100%,项目完成率100%。共为林芝市医疗卫生系统安排3批“组团式”医疗人才、8批柔性人才、4批等级医院评审专家、2批包虫病筛查流调专家等共计268人次。
刘冠贤称,广东“以院包科”,推动学科融合。我委与林芝共同确立了从“创三甲”到“强三甲”的路线图,并协助林芝市编制“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帮助医院制定《建设藏东南区域先进医疗中心发展规划》、重点专科、人才培养等系列中长期规划。规划外安排8000万元经费支持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在2017年林芝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同时,广东拿出全省最优的资源,由复旦版全国排名前十的专科牵头,安排14家“三甲”医院与林芝市人民医院19个科室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举全院之力来完成“包科”任务,让“最好的老师带出最好的学科”。目前已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建成了14个市级重点专科,并着力打造6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仅2018年就开展新技术65项,填补林芝市21个领域空白。
会上还获悉,为解决林芝地区医疗人才紧缺的瓶颈问题,我省在“组团式”援藏基础上,创新开展“柔性援藏”帮扶模式。一是启动“换血计划”。组派年轻医护骨干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3~6个月的柔性援藏和志愿服务,既缓解人员紧张问题,又每年替换出至少30名以上当地医护人员到广东省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三年来共有160余人来我省进修学习,力争3~5年完成高年资医务人员的轮训。我省已派出100多名专家到林芝举办培训16场次,培训全市医护人员570余人次。“组团式”援藏专家开展各类培训72场次。二是开展“师带徒”。探索“导师团”带教模式,由主导师牵头,与3~5位辅导师共同制定1位本地学员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全面的诊疗思维,切实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结合广东的“牧羊人、领头羊、羊群”人才培训“三羊计划”,实施推进医院“雏鹰、雄鹰、精鹰人才精英计划”。三是推动医学教育。从今年开始,省内举办的各类重要培训班同时给西藏一定名额。推动暨南大学与医院共建“硕士研究生班”,并挂牌暨南大学附属林芝医院,今年6月已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共有50余名医护人员开始接受硕士课程培训。积极协调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对林芝市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进行调研指导,力争早日建成“四证合一”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
刘冠贤表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创新“组团式”援藏工作模式,努力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为全国医疗对口支援工作探索更多经验。
(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