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全国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培训班在中山举办 广州居民就医可“一码通用” 为群众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 图片新闻 肿瘤包绕大血管  医生突破“禁区”摘除 肇庆市鼎湖区预防近视 讲座走进21所中小学校 为贫困近视学生免费配眼镜 省二医上线全国首个AI大健康管理平台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肿瘤包绕大血管 医生突破“禁区”摘除

张阳 刘昕晨 彭耀荣

广州讯 今年43岁的杨先生最近查出肝脏肿瘤,但让医生头疼不已的是,这颗“狡猾”的肿瘤包绕着大血管,导致手术切除十分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非常凶险的大出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团队近日为杨先生实施了手术,以抽丝剥茧般的手法游离静脉,阻断受累血管后切除肿瘤、重建血管,终于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手术。术后杨先生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

肿瘤包绕大血管 让医生难以“下刀”

今年1月,杨先生在清远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帕金森病,但住院常规B超检查时发现右肝占位,怀疑是血管瘤。杨先生感觉右上腹闷胀不适逐渐加重,于是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肝脏的病灶另有蹊跷。

杨先生住院后检查发现肿瘤指标异常升高,CT检查结果吓了杨先生及家属一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教授王捷介绍,检查显示杨先生肝脏上面的不像血管瘤,反而像恶性肿瘤。肿瘤位于肝脏血管的流出道(第二肝门):包绕肝中静脉、紧贴肝右静脉和肝左静脉根部,同时360°环绕下腔静脉。巨大肝癌的治疗方法优先以手术切除为主,而杨先生肿瘤所处的特殊位置,却让王捷觉得难以“下刀”。“这在以往是肝脏肿瘤切除手术的‘禁区’。因为对于肝脏肿瘤切除术来说,保留有效的流出道往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王捷介绍,因为肿瘤位于肝脏血管的流出道(第二肝门)根部,肿瘤包绕大血管导致分离困难,切除病灶需要同时显露三支肝静脉的根部,同时切除被肿瘤包绕的下腔静脉。三支肝静脉根部直接汇入下腔静脉进入右侧心房,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非常凶险的大出血,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剥生鸡蛋般游离静脉 血管重建是关键一步

在联合肝胆外科、泌尿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后,专家们最终决定为杨先生进行手术切除肝脏病灶。

手术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剖并预控制肝脏的入肝血流和出肝血流,然后离断肝脏实质,解剖出左肝静脉后,在肿瘤上方结扎肝中静脉,在肿瘤上方游离右肝静脉,修补肝静脉的筛孔后,进一步游离下腔静脉。

紧接着是最关键的一步——阻断门静脉,在肿瘤受累的下腔静脉两侧分别阻断。惊心动魄的一刻就在这时候发生,因为下腔静脉收纳整个下肢和盆腔的心脏回心血量,门静脉是收纳整个腹腔脏器的回心血量,相当于整个躯体腹部以下的回心血量被阻断,病人的血压一度下降至70/30mmHg,相当于休克状态。

在手术团队的共同配合下,30分钟后整个下腔静脉的吻合重建完成了。随着门静脉的开放和下腔静脉及人工血管的重新开放供血,手术的最关键步骤终于完成。

经过近10小时的努力,手术团队完成了这个棘手的手术。经过近3周的监护和治疗,术后杨先生的肝功能指标已恢复正常,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肿瘤包绕大血管的情况比较少见。手术最难的地方在于将层层血管从肿瘤上剥离。”王捷介绍,剥离静脉如同剥生鸡蛋,剥掉外层的蛋壳,还要保证内层薄膜毫发无损。而阻断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吻合重建,需要快、准、稳,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高,同时需要麻醉师密切配合,才能让患者安全渡过难关。

(张阳 刘昕晨 彭耀荣)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