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厌食 小儿推拿来帮忙
图一
图二
案例:
今年两岁半的豆豆活泼可爱,但每次吃饭就让全家人犯难。每当吃饭时把食物放到豆豆面前,他都会举起一只手拒绝进食,如果强迫他吃就会哭闹。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接近一年了。于是,家人带豆豆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小儿推拿门诊就诊。该门诊的主管技师王艳发现他体形偏瘦,头发稀少、发黄,指纹呈暗紫色并伴有腹胀,但精神尚好,考虑豆豆得了小儿厌食症。经过小儿推拿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后,豆豆开始不拒食,而且有了饥饿感,告诉妈妈想吃肉,还能够主动进食。
小儿厌食多因喂养不当引起
王艳介绍,厌食是指儿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多见于1~6岁儿童。厌食的儿童体形偏瘦、面色少华,一般精神尚好。但如果病程太长则会导致孩子形体瘦弱,体重减轻,精神疲惫,抗病能力差。引起小儿厌食的主要原因是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职。婴幼儿脾胃较成人虚弱,若喂养不当导致经常过饱或者饥饿,会加重脾胃虚弱,使消化功能下降导致厌食。若哺乳的妈妈饮食过于寒凉,或孩子吃过多生冷瓜果,也会影响孩子的脾胃消化功能,出现厌食。另外,肠道感染也可引起厌食,尤其是孩子存在饮食不卫生或经常吃手指但没有注意清洁等情况。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若厌食会对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若长期食欲不振,则使气血生化不足,抗病能力减退,甚至转化为疳症,诱发各种疾病。从西医的角度来看,长期厌食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等。因此,家长应重视小儿厌食并及早带孩子就医诊治。
小儿推拿让宝宝爱吃饭
小儿推拿是一种内病外治的特色治疗方法,简单安全,疗效较好,而且没有不良反应,患儿和家长容易接受。小儿推拿不仅能够促进患儿的肠胃蠕动,从而改善患儿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还能够使患儿的全身器官功能得到提高。小儿推拿是一种整体疗法,它的机制是通过改善患儿的神经、体液使其所患疾病得到治疗。
针对小儿厌食,王艳推荐了几个在家就能做的小儿推拿手法,建议家长每天为孩子进行推拿,一般建议推拿左手。但要注意,小儿推拿需要每天坚持才有效果,而且对于小儿的特定穴位,推拿要轻快柔和,避免使用蛮力。如果家长对于推拿的位置和力度拿捏不准,可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后操作。
一、运内八卦100次(如图①):以手掌中心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2/3为半径之圆周即为内八卦。家长一手固定宝宝的手掌,用另一手的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在内八卦上做环形推动100次。
二、清大肠100次(如图②):用拇指指腹在宝宝的食指虎口一侧从指根推向指尖100次。
三、清胃100次(如图③):用拇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部100次。
四、揉板门200次(如图④):板门穴位于虎口到掌根横纹连线的中点处,用拇指顺时针按揉200次。
五、补脾经100次(如图⑤):在宝宝拇指的螺旋面顺时针旋转推100次。
六、推四横纹50次(如图⑥):四横纹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个手指指根的横纹,用拇指侧缘在宝宝的食指根至小指根间横向往来搓擦50次。
七、掐四缝穴5次:四缝穴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个手指近端指骨关节横纹的中点,用拇指指尖掐揉四缝穴,每个手指各5次。
八、摩腹200次:先顺时针摩腹,使大便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可促进消化与排便。先顺后逆,各操作100次。
九、按揉足三里50次: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用拇指按揉该穴50次。可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
十、捏脊5~7次: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提捏脊背正中肌肉,自下而上,从长强穴(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至大椎穴(脖子和背部交接处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凹陷处)。一般捏5~7遍,可促进孩子脾胃消化,避免积食。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缺乏锌可使人食欲减退,而动物类食品含锌较多,因此宝宝的日常膳食中动物类食品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使锌的摄入达到约每日10毫克。另外,家长要给宝宝做出好榜样,因为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多半也是个厌食者。要给宝宝创造良好的进食氛围,让他(她)能在愉快心情下进食。还应注意引导,如果宝宝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不要无原则地迁就,也不能过分勉强。要耐心给宝宝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不要盲目使用补品去弥补孩子营养的不足。
(医学指导:广医三院康复医学科小儿推拿门诊主管技师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