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长假催生“近视眼”
图一
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即超过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而且低年龄段近视问题突出。近视,俨然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的“流行病”。想必不少人将此归因于繁重的学业,殊不知悠闲的长假同样让近视“有机可乘”。
长假反而让眼睛“受累”
对于广大学子而言,长假的到来,本来意味着紧张的学业终于告一段落,不用再“起早贪黑”,同时眼睛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但是,堆叠如山的假期作业、“解禁”的手游设备以及假期档连续剧等依旧让不少学生每日“埋头苦干”,甚至熬夜打机、煲剧、赶作业。眼睛非但没有“减负”,反而负担比上学时还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孙伟副主任医师发现,在门诊经常会出现一种“开学效应”,经过短短一两个月的假期,孩子的视力突然下降。
针对这一情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蓝育青教授指出,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大多数是单纯性近视,一般表现为眼轴增长为主,但这种近视很多时候都并非一朝一夕突然发生的,在假期内突然视力下降的这些孩子可能是假性近视。虽然短短一个假期不会让原本不近视的孩子在视力上有本质的转变。但是,如果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睫状肌没有及时得到放松,容易造成痉挛,就会增加出现假性近视的几率。若家长未及时发现并予以干预,则很容易变成真性近视。因此,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假,家长和孩子都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注意科学预防近视。
专家支招如何护眼
还有一个多月就到暑假了,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保护好眼睛呢?
一、提高预防意识及早干预
家长应树立科学用眼、护眼意识,重视对孩子视力健康的保护,尤其是0~6岁更要提高警惕,因为此时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不仅要了解相关知识,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还应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如室内光线不宜过暗、使用护眼台灯学习等。并随时关注孩子是否出现眯眼、歪头视物,经常揉眼睛,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等视力异常迹象,若有这些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
二、控制用眼时间和用眼强度
无论是看书、写作业,还是用电脑、手机,每连续用眼一小时最好休息10~15分钟。可做眼保健操或去户外活动,眺望远方。假期时家长要监督和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陪伴孩子时也应尽量少用电子产品。单次使用电子产品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还应要提醒孩子不要在走路、吃饭、趴着躺着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写作业。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读写行为,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读写姿势,即眼睛与书本距离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约为一寸。另外,要教育孩子,当眼部出现不适时应尽量避免用手揉搓,否则可加重视疲劳的症状,甚至引起角膜损伤。
三、多进行户外活动
研究发现,户外阳光下活动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每天至少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近视的孩子更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假期,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户外活动。譬如,可带小朋友去放风筝,将视线引向远方,自然放松眼部肌肉,使眼睛得到休息;也可鼓励小朋友到室外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当眼球追随目标时,眼部肌肉协调运动,可促进眼部新陈代谢。当然,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四、合理的饮食习惯
在饮食方面,应让孩子多吃健眼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富含维生素C的各类新鲜水果,富含锌的动物内脏以及明目的菊花、枸杞、杂粮等;多吃优质蛋白和含磷脂高的食物,这些食物是大脑的“灵魂”,也能促进视力发育,如奶类制品、禽蛋、虾、核桃、花生及豆制品等。
五、合理作息保障充足睡眠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可让身体各个器官,包括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对孩子视力的健康发育也十分重要。建议幼儿及小学生每晚睡眠至少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并最好养成午休的习惯。假期家长不要盲目让孩子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额外增加孩子眼睛负担。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画画,也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眼睛需要保留有一定量的远视储备,否则储备下降会增加近视的发生几率。
六、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
事实上,许多孩子为避免家长责备,逃避戴眼镜,即使眼睛看不清楚或学校体检发现近视也不告诉家长,导致延误近视的诊治。因此,专家建议学龄儿童每学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家长要掌握孩子的视力健康状况。若发现近视,应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验光和近视矫治,不要听信各种街边小店的宣传,误以为某些方法可以治愈近视。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等避免近视程度加重。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任 蓝育青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孙伟)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
第54条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