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强基·专访 弘扬玉德文化  建设健康之城 落实得力举措  奋力追赶超越

当前版:第2版:强基·专访
PDF原版下载
强基·专访
02

弘扬玉德文化 建设健康之城

——专访四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伟忠

潘成均 摄影 郑悦

李伟忠接受记者采访
李伟忠接受记者采访

四会市人民医院项目效果图 四会局 供图
四会市人民医院项目效果图 四会局 供图

四会市是省卫生健康委16家正式发函督办单位之一。资料显示:四会市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新城综合医院项目)2018年9月30日开工,采用EPC(勘察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截至今年5月5日,进度是“三通一平”和桩基础阶段。因为项目超概算,现已全部停工。

根据省卫生健康委部署要求,该项目要求今年5月1日前出地面,今年底前主体工程封顶。今年时间已过半,预计项目今年底前主体工程封顶难度较大。

为进一步了解四会市委、市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专项资金和加快强基项目建设进度的情况,《强基进行时》专访组驱车前往四会市人民政府,对四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伟忠进行专访。

弘扬玉德文化 建设健康之城

四会市因境内四水(西江、北江、绥江和龙江)会流之地,故名“四会”。

千年古城,玉器之乡。四会,既是他山之玉成器之名城,更是君子玉德发扬之宝地。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座四水会流的千年古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始终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弘扬君子之风,建设玉德之城”为主题,大力营造崇仁义、育礼智的社会风尚,将玉器之乡“仁、义、智、勇、洁”的底蕴渗透每个角落。

从珠三角环线高速“四会”收费站一下高速,专访组就感受到了文明城市的独特魅力。在四会城区,“君子之风,玉德之城”的品牌宣传随处可见,城市面貌整洁卫生,城市秩序井然有序,城市交通文明有序,行人车辆互相礼让,古城可谓处处文明整洁。

在四会市人民政府,专访组见到了李伟忠。1994年,他从原广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及工艺设备专业毕业后,到深圳市南山区工作,一干就是20余年。科技公司、科技协会、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理工科班出身和科技系统历练,让他自然流露出“理工男”特有气质——理智、冷静、果断。

“四会市是我省两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之一,另外一个是龙门县。”李伟忠在专访开始时,迫不及待地向专访组介绍四会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全国文明城市,简称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大陆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对四会市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激励作用,卫生健康事业也不例外。

“历史悠久的玉器产业所焕发出的深厚的玉德文化——玉仁、玉义、玉智、玉勇、玉洁,已融入四会人精神当中,引领着四会市的精神文化建设,‘弘扬君子之风,建设玉德之城’成为四会市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主题。”李伟忠表示,“精神文明上去了,卫生健康事业的‘短板’也要补齐。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设施设备配置、广纳卫技人才,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已建立起覆盖市、镇、村(社区)三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较好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四会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99间,病床总数1498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44名。2018年,各医改单位通过实施药物和医用耗材零差价、降低大型检查检验费等综合改革惠民措施,减轻群众负担超2000万元。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数达396.01万人次、总出院人数为4.72万人次、总医疗收入为6.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2.31%、1.32%、3.18%;县域内住院率为80.7%,同比增长1.3%;全市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85.9元、6764.6元,低于肇庆的平均水平(96.9元和7625元)。

“可以说,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达到了基本标准要求,但与卫生强省(市)的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李伟忠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成绩与不足有着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加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补齐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短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既要建设玉德之城,也要建设健康之城!”

加快建设进度 优化资金使用

目前,四会市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已全部停工,市政府决定重新选址,并以四会市人民医院新院项目重新立项。

“原来的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存在设计概算大幅超出原立项投资规模、项目原选址不合理、融资资金未能落实到位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终止该项目EPC总承包合同,另行选址重新立项实施项目建设。”李伟忠向专访组解释市人民医院新院项目滞后的原因,“受上述因素影响,项目未能按计划进度如期推进。”

资料显示,原来的项目2018年2月完成初设概算编制,项目初设概算工程费用约7.9亿元,对比原立项工程投资规模(EPC合同中标价)5.3亿元超额比例高达49%,初设概算严重超出立项投资规模,也就是俗称的超概算。

“由于项目工程初设概算超立项投资规模比例过高,而且采用EPC模式实施,已经签订了施工合同,无法解决项目工程初设概算超立项投资规模的问题,按照原立项及EPC合同无法完成项目建设。”李伟忠表示,“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严格建设程序,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设计图纸和设计概算的审查,加强勘察、设计、监理、审计等中介机构管理,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尽快开工建设。”

“预计何时重新开工建设?”专访组追问。

“我市已按照程序最优、时间最短的原则,制定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表,明确每个环节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重点推进,确保6月底前完成可研立项,10月底前动工建设,2020年10月底完成项目封顶。同时,在符合医疗卫生以及建筑工程标准的前提下,计划采用效率更高的钢结构建筑工艺进行建设,以进一步缩短工程建设时间。”李伟忠表示。

项目原选址也不够合理。记者在泥泞不堪的施工现场走访发现,该项目原选址位于四会市白马岗变电站西侧,将来有可能影响医院正常运营和周边市民生活。

“虽然项目环评结论为电磁污染在合理范围,但仍不断收到市民反映变电站与医院距离较近,担心存在电磁污染和不可控雷击情况。”李伟忠补充道。

融资资金未能落实到位也客观上影响项目建设。据李伟忠介绍,因国家融资政策调整,原计划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的6.8亿元项目建设资金未能落实到位,加上四会市可支配财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

“接下来,四会市委、市政府如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优化各类资金使用?”记者提问。

“四会市委、市政府将依法、科学用好省政府专项资金、中央补助资金和市县配套资金,全力做好资金保障。”李伟忠强调。

“中央补助和省政府的专项资金一般是‘带帽’下达,我们都是严格执行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原则。我们严格遵守资金使用范围,需实行工程招投标或政府采购的坚决按照相关程序实施,决不允许因‘赶工’而逃避法定程序,不具备支付条件的项目资金绝不出国库。”李伟忠进一步解释,“目前省政府下达我市卫生资金都落实到相应项目,至于四会市人民医院新院项目省下达的5880万元未拨付使用存放国库,主要原因是该项目因融资政策调整和超概算问题,导致该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但我市已高度重视,并确保项目今年10月动工。”

“至于配套资金的问题,我市仍是‘吃饭’财政,但中央和省下达的项目需本级配套资金的,我们预算优先安排配套,到目前我市没有出现因本级配套资金不到位而影响项目竣工情况。”李伟忠强调。

“我们有决心克服困难,多方筹措,通过加快土地出让,深挖财政增收潜力,统筹盘活经营性国有资产,增强国资平台的资本实力和投融资能力等措施,为项目建设注入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到位!”李伟忠代表四会市委、市政府表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