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烹调中隐藏的“杀手”
以蔬菜为主的中餐饮食结构,相对于以肉食为主的西餐,是公认比较健康的,但中餐烹饪方式中的煎、炸、炒却久被诟病,因为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甚至有致癌的可能。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曾对煎、炸、烤、焙、炒、熏这些烹调方式所造成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烹调方式与癌症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联系。
煎炸、熏烤等易产生致癌物 食用者和烹调者都应该当心
比如,不少人早餐喜欢吃的油条、油糕、油饼等食物,在高温煎炸时,会产生一种叫做苯并芘的致癌物质。苯并芘是一级致癌物,与臭名昭著的二噁英、尼古丁齐名,致癌风险很大。若煎炸食物时,把油烧得过热、冒烟,温度超过200℃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苯并芘,在烧焦的状态下苯并芘的含量更高。此外,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鱼、肉类经过高温煎炸后,还可产生致癌物质杂环胺。煎炸食物时,所用的油温度越高,产生的有毒物质则越多。反复煎炸食品的“旧油”之中也会含有一定数量的致癌成分。研究还发现,因煎炸而焦糊的食物中存在一批潜在的致突变原。
除了煎炸之外,烧烤、熏制食物的过程中同样可能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等致癌物。使用明火烤制食物时,被烤制物的油滴落在燃烧的木炭上,油滴便立即在高温下燃烧并形成苯并芘等致癌化合物。这些致癌物随油烟一起升腾,造成对食物的严重污染。同理,用烟火熏制食物时,烟气中的苯并芘可聚集在熏制食物上,熏的时间越长,黏附的致癌物质也相对越多。另外,熏制食品中的致癌物含量可因熏制所用燃料不同而存在差异。
若长期食用这样高温煎炸、熏烤的食物,易导致胃癌、肠癌、肝癌等。除了食用者要注意,长年累月煎炸、熏烤、讲究“镬气”的烹调者也应提高警惕。
有些追求“镬气”的厨师,在炒菜时常让锅中的油冒浓烟,甚至着火,殊不知这时产生的油烟凝聚物,就跟吸烟时所产生的烟雾危害一样大。炊烟中除了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还有多种致癌物,长期吸入容易罹患肺部疾病,甚至诱发肺癌。英国有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通风系统差、燃烧效能低的炊具上做饭,对健康造成的损害相当于每天吸两包烟。
多用蒸、煮、焖、炖等方式 四招减少烹调产生的致癌物
由此可见,要预防“癌从口入”,减少接触致癌物,烹调不提倡采取煎、烤、炒、焙、熏等方式,多数主张蒸、煮、焖、炖、拌、汆等。选择这些烹饪方法不仅能够防癌,还能够减少食物营养流失,保证低脂饮食。当然,防癌健康食谱中也不能完全没有煎、炒的烹饪方法。众所周知,煎、炒的菜更好吃,一星期吃上一两次,也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是,煎、炸、烤、焙、炒、熏等食物烹调过程必须严格操作和讲究卫生。食物加工制作过程中,要适时地掌握火候,防止出现焦糊现象。
那么,我们要如何烹调才能减少烹调致癌物的产生呢?这里有4个烹调小技巧,可以减少烹调产生的致癌物。
一是控制油温,缩短煎炸时间。煎炸时油温越高,产生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就会越多。因此,煎炸温度控制在150℃以下比较理想,此时冒油烟很少,食物放进去后会大量起泡,但不会马上变色。如果已经大量冒烟或食物变色太快,说明温度过高。
二是及时清理油内杂质。油炸食物时,经常会有小渣滓或碎屑留在锅里,它们经过长时间反复煎炸,会发黑变煳,产生很多有害物质,一旦附着在食物表面,被食用后会危害健康。因此,油炸食物时要准备一个网眼非常细的小笊篱或漏勺,及时捞出油里的杂质。
三是采用油水煎法,省油又健康。超市里有许多裹着煎炸粉的半成品,如鸡米花、鸡排等,加工这类食品时,不妨抛弃油炸法,试试油水煎法。具体做法是,在锅底放一点点油,加一勺水,利用蒸汽把食物蒸热、蒸熟,水分蒸发后,少许油即可把食物底部煎脆,达到轻度油煎的效果,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单纯油煎产生的致癌物。若确实需要烘烤,尽量使用电炉、红外线微波炉等烤制食物,在安全性和洁净度方面都比明火烤制要好。
四是炒完菜后马上刷锅,抽油烟机再开几分钟。炒完一道菜后,一定要先把锅刷干净,再炒下一道菜,因为黑色的锅垢反复受热后,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对健康造成威胁。此外,炒菜时应及时打开抽油烟机,炒完菜后别急着关抽油烟机,最好再继续开3~5分钟,以完全吸走有害物质。
(本文摘自张华教授《不生癌,这样吃就对了》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癌症的发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