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领跑” 大数据助粤医改“踩稳石头”
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
注册护士数
执业(助理)医师数
全省57个县(市)县域内住院率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开栏的话
从2009年算起,新医改已经推进十年。医疗服务体系能否重构,如何推动分级诊疗落地,怎样破除以药养医,要不要变革人事制度……改与不改,改什么与怎么改,争执不断。这期间,广东涌现出深圳GPO、罗湖医院集团、广州花都和清远英德基层综改等一系列探索,触及利益,触及灵魂,触及你我每一个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我省医改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到农村医疗网底建设亮点纷呈,为中国医改贡献广东方案。
广东医改有哪些新实践、新经验?老百姓获得了多少“稳稳的幸福”?今起,本报推出《医改亮点看广东》专栏,全方位透视我省医改政策、进展和成效。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2018年县域内住院率数据,2018年,广东全省57个县(市)县域内住院率为83.5%,较2015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近年,深化医改步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面临更多挑战,我省以基层为重点,将提升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运用病案首页大数据开展县域内住院率分析,创新性运用该指标作为医改指挥棒,引导各地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强基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双下沉。
然而,提升全省县级医院专科水平和县域内服务能力,只是其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去年,广东扎实推进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医改工作呈现出“组织领导明显强化、卫生投入明显增加、改革系统性明显增强、引领示范明显发挥”的特点。我省建立强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医改汇报,研究审定医改政策文件。省长以及市、县委书记亲自担任各级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统筹部署各项改革。推出“综改十条”,出台十大举措完善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并配套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形成“1+N”医改政策体系。
广东经验做法多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医改工作初步实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深圳、东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分别被国务院列入2016年、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予以通报表彰。
● 精准分析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我省运用大数据评价分级诊疗成效。为准确评价各地分级诊疗推进情况,利用居民身份证唯一性的特征,将病案首页数据库以患者身份证为索引,重新归集形成3000 多万名住院病人的住院路径,精准分析各地患者住院诊疗行为和过程,精确评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实施成效,助力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
升级建设47家中心卫生院和191家县级公立医院,建成后预计新增床位5万张;为62家县人民医院配置76种关键设备装备。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填洼计划”“三羊计划”“千医下百县”等项目,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储备。全年培训5300名全科医生、970名产科医生(助产士)、360名儿科医生,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订单定向招录1020名本(专)医学生,公开招聘基层卫生人才3647人。14支“组团式”帮扶工作队下沉县级医院,城市三甲医院2144名专家下乡支医,1210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基层推广使用。
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省95.2%的地级市出台贯彻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的文件,67.8%的建制县(市、区)落实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举措。推动基层人员“县招县管镇用”。进一步完善基层机构绩效工资制度,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大力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每个地市至少选择一个县市区推广深圳罗湖经验,全省共组建586个医联体。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地市制发各类人群不同类型服务包、签约服务费标准。截至2018年底,全人群覆盖率为35.77%,重点人群覆盖率为67.93%,贫困人口签约率为77.52%。
● 绩效评价 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
我省加快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省财政从2018年起安排90亿元支持3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22家已启动建设。出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试点。98.4%的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77.4%的三级公立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2018年底全省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耗材加成,取消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全部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补偿。推进科学控费工作,设定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县(区)、医院,不搞“一刀切”。运用大数据评价医疗服务绩效。利用病案首页大数据对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DRG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加快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所有地市。
通过深入开展重点监督行动、完善卫生法规规范标准体系、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等举措,不断加强行业综合监管。2018年全省共查处案件23906宗,比上年增加7倍,罚款金额4290余万元,案件数和罚款金额均排名全国第一。全年检查对象达到20115个,“双随机”任务完成率达到100%,完结率为86.2%。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50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完成绩效评价。建立分级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部分地市实现考核结果运用,与财政补助、薪酬水平、负责人晋升和奖惩等挂钩。
为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广东不断提升全民医保质量,系统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强化医保精准扶贫工作。目前我省总体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87%、76%,最高报销限额分别为74万元和62万元。全省支出医疗救助金1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40万人次。城乡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均达到80%以上。各市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病种数均不少于1000种,平均达到4000余种。推出500种适用基层诊治的病种目录。推动建立医保“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
● “集团采购” 每年节约药品采购资金近百亿
全面推广药品集团采购。广州GPO(药品集团采购)平台上线运行,省、广州、深圳三方平台良性竞争态势基本形成。与改革前相比,每年节约药品采购资金近百亿元。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国家要求推动各地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探索对贫困地区、特殊人群、重大疾病实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工作机制。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联动会商工作机制,建设短缺药品分层监测分级预警信息系统,实行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截至2018年底,我省完成并向国家申报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共有58件,其中有11个品规通过,数量居全国前列。建设疫苗流通电子监管系统。2018年9月,开展抗癌药第一次省级专项集中采购,共有371个抗癌药降价,平均降价幅度为4.1%,降价达5200万元。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55元经费补助,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面和服务内容扩大和拓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中医药诊疗技术重点攻关和成果转化,布局建设一批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率先制定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全省远程医疗平台全面上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启动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院建设。医教协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卫生人才和医生队伍的建设和规范化培训,完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和粤东西北地区基层人才招聘制度。构建适应基层卫生人才的职称评价机制,将卫生、医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广州、深圳。
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完善重点地方病防治,在贫困地区开展涂阳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免费提供结核药品,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加快促进社会办医。梳理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的痛点、难点问题,简化审批条件和优化跨部门审批流程。
2018年1至10月,全省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10.3%、5.5%,费用及增幅均位于全国较低水平。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由2012年的32.0%提高至2017年的38.7%。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10年的40.5%降至2017年的26.2%。公立医院评价考核结果从2017年的全国第22名跃升到2018年的第12名。第三方调查显示,全省76.8%的公众认为自己是医改利益获得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
栏目:医改亮点看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