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类人应警惕视力被青光眼“偷走”
很多人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年纪大了看不清楚东西是正常现象,直至眼睛几乎看不见的时候才到医院检查。往往这时发现是青光眼,已为时晚矣。青光眼又被称为“视力的小偷”,患者能看到的范围不知不觉地变得越来越小,视力被悄悄地“偷走”,最后甚至失明。而令人痛心的是,这种失明目前是无法逆转的!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任蓝育青教授介绍,以下四类人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需要进行青光眼排查:
1.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如果家人中有人得了青光眼,那么建议直系亲属也进行眼科检查。
2.近视进行性发展,尤其是患有高度近视的病人。建议验光时选择医院的眼科门诊,这样眼科医生可以对眼底、眼压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眼压高、眼底杯盘比大等异常情况,可以及时进行青光眼排查。
3.经常眼睛胀痛或出现雾视(看东西像透过磨砂玻璃)、虹视(有异常的颜色变化)、一侧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的患者,需到医院眼科进行检查。
4.年纪较大、眼部曾受过外伤、有全身性疾病需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但大多数人对“青光眼”都感到很陌生,觉得这种病离自己很遥远。因此得知自己有可能得青光眼,需要做“青光眼排查”的时候,往往不能理解,认为自己视力还“很好”,视力达到1.0,不明白为什么医生让自己排查青光眼。
蓝育青教授表示,由于青光眼的视野损害一般从周边开始,早、中期时中央视力较好,视野呈管状缺损。“打个比方,当你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拿着一个手电筒照明,只能看到手电筒光照到的范围,而周围都是一片漆黑。青光眼患者的视野缺损情况就类似这样。这也是为什么晚期青光眼病人虽然还有1.0的视力,但生活已经很不方便,因为他能看到的范围非常小。”所以,如果青光眼患者直到中央视力受影响时再来医院检查,其实已经到了晚期,且视神经的损害不可逆转,治疗也无法提高视力,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9年发布的资料预计,到2020年中国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达2182万(占全球27.4%),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将达3.05%。而我国首诊时约2/3的青光眼患者已经是视觉功能损害的中、晚期。虽然目前的医学治疗手段无法使青光眼逆转恢复,但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可以稳定青光眼不再进展,从而避免青光眼性失明的发生。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任 蓝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