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血压“闹情绪”怎么“哄”?
图一
“为什么本来血压控制得好好的,一到冬天,突然血压就飙升了呢?”相信不少高血压患者一到冬季都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冬季血压容易“失控”?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缪绯表示,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会发现在冬季血压容易“失控”,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研究发现,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mmHg,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mmHg。
一方面,在冬季寒冷刺激下,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另一方面,我们的血压不仅受到血管本身张力和心脏收缩力的影响,还受到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的影响。如果天气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压力感会使血管的收缩舒张变缓慢,同时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化学感受器,从而导致血压出现波动。尤其是对于自我调节反应较慢的老年人,血压变高、波动更明显。
此外,冬季人们活动减少,很少出汗和喝水,再加上喜欢冬季进补,吃多了油腻的食物或者是滋补的食物,盐摄入量过多,增加身体的水钠潴留,这也是冬天血压比夏天高的原因之一。
其实温度下降,人体都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高血压患者血管的结构功能发生病变,再加上神经内分泌激素在寒冷环境下异常分泌,血管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但一般平均3~5天后,也会自行调整,因此高血压患者不必过度恐慌。但如果一周后血压仍居高不下,就应该到医院就诊,及时调整降压药物,否则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或心梗等并发症。
“放任不管”“穷追猛打”都要不得
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偶有头晕、头疼、疲劳、心悸等不典型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所以,很多人以为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吃药。另外,有些人“谈药色变”,担心吃药伤身,拒绝药物治疗。
但高血压是个“无声杀手”,它对身体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长期血压高可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及损害,严重可造成心力衰竭、脑梗塞、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等。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只在于控制高血压的症状,而是防治高血压伴随的并发症。因此,及早发现尽早治疗,对控制高血压病情和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对高血压放任不管的做法不可取。
然而,治疗高血压也不能操之过急,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些患者认为降压药物要多吃几片、多选几种,疗效更好,就自己随意增加药量。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危险。不在医生的指导下,擅自增加降压药种类或剂量,容易将血压在短期内降得过猛或过低,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造成严重后果。
怎么管“调皮”的血压?
虽然冬季血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或较难控制,但高血压患者也无需过分担心。因为精神上过分紧张,也可导致血压升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调整药物,才是稳定血压的根本。
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面要注意:
一、注意保暖。冬季保暖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适时增减衣物,减少寒冷刺激,尽量避免骤冷骤热。
二、减少钠盐摄入。研究发现,持续4周低盐饮食,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5.0/2.7mmHg,老年人效果更好,同时建议补充镁、钾和钙。
三、控制体重。体重每下降10kg,收缩压可以下降20mmHg。
四、不吸烟、不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有加压作用,此外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升高。
五、适当进行体育运动。运动可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在治疗方面要注意:
一、遵医嘱用药。95%的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多数需要终身服药。一定要警惕,防范伪科学信息误导,切忌听信传销购买所谓的保健品、特效药品自行服用,有高血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另外,缪绯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早上服药。因为大多数患者早晨的时候血压会比较高。我们的血压通常是呈“勺”型改变,也就是说在夜里睡眠的时候血压会比较低。假如把降压药物放在下午或者在晚上吃,可能会使夜晚血压更低,从而容易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定期监测血压。冬季血压容易波动,更要定期监测血压,做到对血压心中有数。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4小时监测,并对用药等治疗方式进行调整。
(通讯员 伍晓丹 吴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