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
广东深化医改典型经验再向全国推广
本报讯 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分享广东、福建等地深化医改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全国医改总体情况,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唐小平,以及安徽省宣城市、福建省三明市、山东省滨州市、海南省三亚市分管副市长介绍了地方深化医改工作的典型经验,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含新闻网站)共24家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据悉,这是继2017年后,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第二年向全国推广广东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经验。
● 让医改更好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惠及人民群众
姚建红介绍了2018年深化医改进展情况。他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到了“五个更加”:思想认识更加统一;组织领导更加有力;财政保障更加到位;政策设计更加完善;改革成效更加明显。具体体现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建立;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姚建红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下一步工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与改善并重,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更大的力度,着力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让医改更好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惠及人民群众。
● 广东多项医改举措落地见效
段宇飞会上介绍了广东省深化医改的典型经验做法。他说,2016年以来,广东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医改工作呈现出“组织领导明显强化,卫生投入明显增加,改革系统性明显增强,引领示范明显发挥”的特点。全省分级诊疗有序推进,目前广东县域内的住院率已提高到82.2%,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广东勇于先行先试,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增强基层活力,多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据段宇飞介绍,广东率先运用病案首页大数据。着力加强住院病案首页大数据库建设,运用病案首页大数据开展县域内住院率分析,创新性运用该指标作为医改指挥棒,深入开展县域内住院情况、病人流向、分级诊疗、绩效评价、按病种付费等方面的分析应用,为卫生投入、资源配置、医保支付等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以来,统筹各级财政500亿元,其中省财政309亿元,重点投向欠发达地区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出台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全科、产科、儿科医生培养力度,实施医学人才下基层计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实行“县招县管镇用”。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基层落实“两个允许”经验得到国家肯定并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实现县(区)级中医院全覆盖,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实现粤东西北地区全覆盖。
此外,广东省政府出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行动方案,推出“综改十条”,完善公立医院十大体制机制。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示范地区和示范医院遴选工作。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年底前公立医院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实施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同时,全面推行住院医疗费用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完善医保激励约束机制。各地病种数均达到1000种以上。建立医保对紧密型医联体“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合理补偿”的激励约束机制。
段宇飞称,广东推进全省“一网两平台三数据库”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了广东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全省基层管理信息系统,省远程医疗平台全面上线。逐步推进建设居民电子健康码,推动看病就医“一码通”。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创建出全国首家“网络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全国首家“云上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全国首家“智慧药房”(广东省中医院)。
● 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将明显提升
记者在会上获悉,2017以来,广东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硬件建设覆盖了粤东西北60多个县,191家县级公立医院,56个县的急救系统,47家中心卫生院和1万家村卫生站。截至2018年12月26日,47家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已有44家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升级建设的191家县级公立医院,已有190家开工;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第一批4000间村卫生站已基本完工。预计到2019年,47家中心卫生院将大部分完工并投入使用。
新闻发布会后,媒体记者分别到广州市海珠区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越秀区东湖新村健康e站进行了实地采访。
(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