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可以逆转吗?
不少人在体检中发现颈动脉斑块,有些人紧张的脖子都不敢轻易扭动,生怕斑块脱落引发脑中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王清海教授告诉记者,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mm,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临床上通过彩色B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目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mm,IMT在1.0~1.2mm之间为内膜增厚,1.2~1.4mm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mm为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有斑块心脑血管风险增加
实际上,人步入中年后,出现颈动脉斑块的情况临床很常见,王清海说,颈动脉斑块多发生于中年男性,主要是由于摄入过多脂肪、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抽烟等因素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形成。
在体检中,颈动脉彩色B超是众多血管检查中较为便捷的一种检查方式,如果发现颈部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表明其它地方也可能有动脉粥样硬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血栓不同,但是如果斑块脱落下来,进入血管,随血液流动,就会形成血栓,到了血管狭窄的地方,会形成梗塞,例如堵塞在脑血管,造成中风堵塞在冠状动脉,就会形成心梗。
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的斑块厚度每增加0.1mm,患卒中的危险会增加13%~18%,尤其是不稳定的斑块,更是容易导致中风。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防止中风及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动脉硬化有年轻化的趋势
不仅仅是中老年人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如今年轻患者也越来越常见。王清海说:“在我的门诊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每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近年来,动脉硬化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40多岁的动脉硬化已经很常见,我的门诊甚至有20岁左右的动脉硬化患者。”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年轻,血管就没事。一般有以下情况,则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较高:
●存在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一种可见于血液中的脂肪)
●存在高血压
●存在糖尿病
●吸烟
●饮食不健康
●超重或极少进行体力活动
●父亲或母亲在50岁前患上了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积极治疗效果好
药物治疗: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如果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或身体其它部位的血管狭窄,首先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同时应该服用他汀类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彩色超声。即使有症状的中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也只需要内科药物治疗。
介入或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开刀手术)或放置支架(微创手术)是处理颈动脉斑块的两大手术方法。临床上,医生会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结合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2017年发布的《中国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认为,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 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改善生活方式: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医生建议吸烟者立即戒烟,同时避免被动吸烟;饮酒者降低酒精摄入量,严重颈动脉狭窄者应戒酒;肥胖者通过平衡饮食、锻炼和生活方式改变等途径来减肥,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为18.5~24.9 kg/m2。此外,能正常运动者,每天应该进行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颈动脉斑块是可以缩小的。
改变饮食习惯很重要
低脂-限制热量饮食:基于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女性1500kcal,男性1800 kcal, 脂肪供能比30%, 多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瘦的肉禽,甚至奶类也选择低脂奶,少油,尤其是<10% 的脂肪来源饱和脂肪,因此饮食是以植物为主的素食,少吃动物内脏。鸡蛋等高胆固醇食物,要求<300 mg/d。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限制热量的饮食,所有的食物都经过计算,要严格控制热量。
地中海-限制热量饮食:女性每日摄入不超过1500kcal,男性1800 kcal,使用鱼和禽类代替牛羊肉,脂肪供能比不超过35%,主要的脂肪来源于橄榄油或坚果。鼓励多吃新鲜蔬菜和豆类,每天可以喝一点红酒,要注意的是,这也是一个限制热量的饮食,所有的食物都经过计算,要严格控制热量。
低碳-不限热量饮食:基于阿特金斯饮食,在头2个月内碳水为20g/天,之后升到120g/天, 虽然总热量,蛋白和脂肪不限,但是鼓励选择植物油和植物蛋白,避免反式脂肪酸。由于食物选择的范围缩小,最后评估患者实际热量摄入最少,约减少500kcal。
(通讯员 李朝 许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