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串户”28年的“家庭医生”
▲郭向阳
▲图为惠东县多祝镇卫生院郭向阳门诊工作照
郭向阳自己也没想到,毕业后来到惠东县多祝镇卫生院,这一待就是20多年。热爱医疗岗位的他,也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医生,成为吸引周边乡镇的患者慕名前来的“热门医生”。
如今,他还是多祝镇卫生院的副院长。作为多祝镇的“健康守门人”,郭向阳始终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有求必应的“家庭医生”
多祝镇的居民黄明(化名),一直忘不了2002年12月的一个夜晚。
这一天,在外的他突然接到年迈的母亲的求助电话,她突然胸痛、呼吸困难,但家中只有她一人。该怎么办才好?焦急的黄明立刻想到了郭向阳,在电话中了解清楚状况后,郭向阳不顾深夜寒风,立即骑着摩托车赶到黄明家。
可能是心梗!郭向阳做了初步判断后,立刻开着摩托车把黄明母亲载回医院,立马带她进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梗。他还自己垫付了费用,帮忙办理了住院手续,守着黄明母亲并观察其病情变化,直到等来了她的家属。
“那一夜对我来说无比漫长,在那时我的眼里,郭向阳不仅是医生,更是那一刻我最亲近的人。”黄明说。
黄明说,多祝镇有许多独居老人,年纪大了身子总容易出问题。而郭向阳常常走村串户,特别是对那些年迈的、卧病在床的患者,他都是有请必到,是大家眼中的“家庭医生”。
其实更早的时候,郭向阳连摩托车也没有,下乡全靠走。1994年,一位下埔村的患者连续发热多日,但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一直都没有到医院就诊,而是自己采摘中草药治疗。眼见病情未见缓解,发热不止,家属迫于无奈,只好叫郭向阳为其诊治。
患者的病情需要输液,而且身体虚弱无法行走,当时的多祝镇也根本没有救护车。郭向阳就用简单的床板抬着患者,和患者家属一起一步一步把患者抬到医院。三天之后,患者的高热终于退了。
这些年被郭向阳用心诊治过的患者都对他感激不尽,但这些在他眼里却只是本分。“医生的本职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郭向阳说。
在医学的路上“永不止步”
郭向阳最初的医学知识来自父亲。
他的父亲是一名边远山区的中医。小时候他常跟在父亲左右,父亲对病人的关怀、对中医的执着,他都看在眼里。放学或周末,他还常常跟着父亲一起上山找山楂、党参等中草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他最终走上从医之路。
这条路不好走,但他一直对自己要求严格。九十年代,有经验的医生大多选择在县城工作,多祝镇卫生院缺医少药、设备简陋,他便自己主动包揽很多工作,在学习中积累经验。
每天除了上班、值班,还要到外科当助手,后来又分配到了门诊工作。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值班还是出诊,他都随叫随到。在长期的坐诊和值班中,他慢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找他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日接诊量从过去十个不到到如今的上百个。
惠阳沙田的陈丽(化名)就是慕名而来的患者。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和抑郁症的她,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未见好转。听说郭向阳医术好,专门来到镇里看病。郭向阳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精心治疗,一个月后陈丽病情明显好转,还兴奋地介绍了更多的患者来找他看病。
工作之余,郭向阳还参加了成人继续教育学习,不仅取得了成人大专、本科的毕业证书,还是一名在职研究生。他总是说:“作为一名医生,我要学习的还有太多。”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是冰心老人的诗句,也是郭向阳为医的毕生追求,而他也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成为基层群众心中名副其实的“健康守门人”。
栏目:寻找“广东好医生”活动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