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广东好医生·专题 20余年探寻“结石密码” “走村串户”28年的“家庭医生” 用“纳米刀”挑战“癌中之王” 不但医病还“医心”

当前版:第3版:广东好医生·专题
PDF原版下载
广东好医生·专题
03

20余年探寻“结石密码”

朱晓枫 李秀婷

▲王三贵

▲图为东莞市南城医院王三贵查房工作照

东莞市“最美医生”“结石王”“手术室超人”“广东好人”……近年来,东莞市南城医院副院长王三贵多了许多“外号”和荣誉。因为医术精湛,还有不少外国的患者“打飞的”来看病。

但王三贵依然如同以往每个普通的日子一样,出门诊、做手术。路过病区如果遇见自己的病人,就停下来询问他们的病情,叮嘱几句。不同的只是,他的脚步更加匆匆。

20多年来,王三贵专注胆囊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从医26年,王三贵累计完成腹腔镜-内镜手术1万多例。日积月累,他收集了上万份结石标本,还创建了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全国首家人类胆石博物馆。

医者仁心,愿为患者“保胆取石”

未见到王三贵之前,廖伯一家就听说过他的事迹——他曾亲手为便秘的老人在肛门里掏出大便;切除过腹部重量超过3.5公斤以上的肿瘤;治愈了27年求医无果的恶病质患者;抢救被汽车碾过的东莞献血哥……廖伯最关注的是,他愿意为患者“保胆取石”。

廖伯患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已有20多年,多家三甲医院均认为治疗应切除胆囊,但廖伯强烈要求保留胆囊,治疗因此拖延了十几年。为圆廖伯的“保胆梦”,女儿带着他辗转来到东莞求医。

王三贵耐心地问诊、细心地制定治疗方案,让廖伯一家安心不少。手术当天,他花了2个小时,将廖伯体内一百多粒泥沙样的细微胆石一一取出。但由于结石时间太长,胆囊壁已呈蜂窝样,这种情况复发率极高且极快,王三贵征得廖伯父女同意后,进行了胆囊切除——这是廖伯最好的治疗方式。

“虽然没能够如父亲的意愿保住胆囊,但看到那堆细微的胆石,不禁为王医生精湛的技术和敬业的精神而折服。”廖伯女儿表示,王医生没有因为怕麻烦直接“一刀切”,不放弃一丝希望,只为让患者得到最合理治疗,这种态度让她感动。

王三贵的医术还吸引了国外患者。在南城医院五楼外科住院部的墙壁上,至今还贴着一位美国患者的感谢信。这位美国患者名叫Jeffrey Hanson,曾患有胆囊结石,也因不想切除胆囊一直拖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中国做生意的他从网上看到了王三贵的报道,于是专门坐飞机来到东莞。但Jeffrey并没有急着治疗,而是暗中观察了三天。“他一看我们医院这么小,不太信任。便到我们病房问胆结石患者,一听真的可以保胆取石,才相信。”王三贵说。

这位美国患者的手术很成功,保留了胆囊,并取出了结石。至今,王三贵和他的团队已为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患者解除了胆结石的病痛。

20多年专注探寻“结石密码”

自1992年从医以来,王三贵一直扑在基层临床第一线,尤其是胆石症防治领域。

王三贵认为,“结石会说话”。广东省是结石病的高发地区,而通过化验结石的成分,破译“结石密码”,可以明确结石的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建议,指导患者今后的饮食和生活。

在医院的支持下,王三贵带领同事创建了全国知名的胆囊病专科,组建了胆囊疾病研究所和全国首家人类胆石博物馆。去年,胆石博物馆接待参观群众逾20万人,接待肝胆外科知名专家90余人。

近两年来,王三贵还牵头建立结石分析实验室、胆石症生物标本库、创建了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王三贵个人也在带领团队创新实践中获得12项国家专利,发表35篇论文,参编专著4部,承担省市级科研8项。这些来自基层镇街医院的成绩,引来钟世镇院士等专家的高度评价。

如今,王三贵还计划打造胆囊病治疗的学术交流中心,定期请国内知名专家前来授课;并打造胆结石研究的转化医学中心,将结石样本转化为深层次的医学成果,探索临床、教学、科普、科研“四轮驱动”的全链式医疗创新模式。

栏目:寻找“广东好医生”活动作品选登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