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9月20日是第30个“全国爱牙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拥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成为健康的标志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关于口腔健康的标准描述: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按照这个标准,很多人都无法达到。据统计,全球所有年龄段恒牙牙列中未经治疗的龋齿的患病率高达35%。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孙书昱教授告诉记者,龋齿轻者疼痛,重者可能引发器官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及早治疗龋齿,防患于未然最重要。
没有人可以对蛀牙免疫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验,一颗小小的烂牙疼起来简直要命。蛀牙、烂牙在医学上叫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最坏的情况是牙齿丧失。龋病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除了口腔内的细菌导致蛀牙,包括口腔保健措施、饮食习惯(糖的摄入频率和摄入总量)、唾液因素、矿物元素、遗传因素、种族等因素有关。孙书昱说:“龋齿可以单发于一颗牙齿,也可同时累及多颗牙。可发生于儿童、老年人等各年龄段,其中6岁、26岁和70岁是高峰期,没有人对龋齿终生免疫。”
以为仅仅是蛀牙就太天真了
“根据龋齿病变程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孙书昱告诉记者。
浅龋 浅龋病变局限于釉质或者牙骨质(根面龋),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中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患者临床检查可有探痛,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等进入窝洞可出现疼痛反应,去除刺激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疼痛。
深龋 深龋病损已达牙本质深层,临床检查见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明显,无自发性痛。
“口腔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如果仅仅觉得是一颗烂牙而毫不在乎就大错特错了。”孙书昱介绍到,儿童龋齿可降低咀嚼功能,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乳牙龋齿进展为根尖周炎时影响继承恒牙牙胚,造成其继承恒牙萌出障碍及釉质发育异常;另外,乳牙因龋早失,影响恒牙牙列不齐等。
成人因龋齿及其并发症也可降低咀嚼功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可导致全身营养不良;同时,龋损及其继发的根尖周病等牙源性病灶,可因病灶内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扩散,细菌及其产物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造成远隔器官的感染。目前,最新研究表明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无明显相关性,但是其继发病根尖周炎能显著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发现蛀牙应及早治疗
“龋齿治疗因人而异,根据患牙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可能的去净龋坏组织,停止龋病的发展,防止对牙髓的损害,尤其是龋坏范围很大的患牙更需要评估患牙牙髓状态,尽可能的保存牙髓活力。”孙书昱说,预防蛀牙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
刷牙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 龋齿只有在牙菌斑存在环境中才可能发生,因此有效的去除或者控制牙菌斑是预防龋齿的主要环节,而刷牙是清除牙菌斑的主要方法。从孩子萌出第一颗乳牙后第一次刷牙的那一刻起,每天给孩子刷牙两次。成人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每次至少2分钟;睡前刷牙最重要。牙刷建议选小头牙刷,软硬适中,尽量刷牙能“面面俱到”。此外,依靠认真刷牙难以有效清除两牙邻面的牙菌斑和嵌塞食物残渣时,推荐使用牙线。同时定期洁牙。
使用氟化物 氟化物是最有效的防龋制剂。孙书昱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对于孩子来说,在牙齿发育期间注意均衡饮食和全身健康的同时,适量摄入氟化物也利于牙齿的发育。
限制糖摄入的频率和摄入的总量 粘性含糖食物不容易自然清除,尽量少吃,尤其是晚上睡前,或者进食后马上刷牙漱口。
窝沟封闭 孙书昱告诉记者,深的窝沟容易存留菌斑,不易清洁,预防窝沟龋最直接的方法是早期窝沟封闭。通常六龄齿在7~8岁完全萌出,是封闭的最佳年龄。
此外,目前有研究表明微量营养素缺乏,如维生素C、维生素D或维生素B12,可能与龋病的发病和进展有关。唾液减少症、风湿性关节炎、吸烟、未控制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是龋齿常见获得性危险因素。
刷牙:水平颤动拂刷法
1.先将刷头放于后牙牙齿与牙龈交界处,上牙向上,下牙向下,与牙齿大约呈45°角,轻微加压,前后颤动10次左右,然后将牙刷向牙面转动,上下拂刷。
2.按照上述方法,每次颤动约刷2~3颗牙,刷牙范围应有所重叠。
3.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牙龈边缘,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
4.刷牙齿的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离来回刷。
(记者 赵莹 通讯员 江庆娥 李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