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强基机遇 千方百计迎头赶上
——专访惠来县代县长陈郑生
▲图为惠来县妇幼保健院项目效果图 惠来局供图
▲图为惠来县代县长陈郑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王海波 摄
图为惠来县慈云中医院项目效果图 惠来局供图
距离县级公立医院升级项目“十一”前开工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惠来县慈云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工程进度滞后,问题在哪里?该县有何举措迎头赶上?近日,记者专访了惠来县代县长陈郑生,了解惠来县级公立医院升级项目的推进之策。
创造条件 尽全力加快进度
惠来县地处粤东沿海,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这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通过不懈努力,卫生和健康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面对近150万人口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惠来县医疗卫生建设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服务设施不完善;二是医技人才缺乏,尤其是学科带头人才极少;三是本级配套资金筹措乏力。
在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项目方面,计划新建县慈云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投资5.9亿元,已征地120亩。但由于土地规划问题和财政严重困难等原因,再加上项目用地必须按程序上报审批,耽误了一些时间。
陈郑生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惠来县来说,就是极度不充分发展,强基有一定的条件,但更多的条件需要创造,根据工程进度安排,九月下旬进行挂网公示,我们正在尽全力加快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在采访开始之时,陈郑生态度坚定地说。
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惠来县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机遇,要紧紧抓住机遇,千方百计争取上级的支持,加快推进强基项目建设,力争补齐短板,促进发展。
创新方法 深入调研 特事特办
陈郑生于今年5月15日调来惠来县工作,刚上任就带领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到惠城、隆江、神泉、华湖等镇,现场调研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当时县妇幼保健院和部分基层卫生院的征地还没有落实,虽然有选址,但不是很合理,土地规划滞后,经过多次变更,没有系统的规划,导致项目进度滞后。
为此,6月19日,代县长陈郑生主持召开第十五届县政府第十七次常务会议,讨论决定了新建县慈云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项目的有关事项。在县城区落实建设用地120亩,计划投资5.9亿元,异地新建县慈云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县政府成立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方若辉任组长、副县长方瑛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同步启动项目征地、调规等工作,制订倒排工期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加快项目的进度。
接下来,惠来县将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特事特办,急事先办,实施倒排工期计划,实行交叉搭接、并联审批,争取慈云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四条腿走路 争取上级财政支持
惠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省扶持慈云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目前已完成可研、立项、勘察、选址、环评及设计,正在进行施工图审核,9月5日挂网招标。陈郑生坦言,惠来县作为财政穷县,去年县财政收入才5亿多,在这个条件下搞强基项目,没有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真的很难,因此,这次强基对惠来县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在“缺钱”这方面,县慈云中医院迁建项目投入资金约3.2亿元,省已确定配套的建设资金3000万元,缺口资金近3亿元;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投入资金约2.5亿元,省已确定配套的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缺口资金约1.8亿元;全县镇卫生院(分院)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约2.9亿元,省配套建设资金3600多万元,缺口资金2亿多元。全县医疗卫生建设项目缺口资金高达6.8亿元。
惠来县作为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革命老苏区,但多数强基项目的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是参照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补助标准,因此,陈郑生建议参照革命老苏区有关建设项目,提高补助标准,对该县给予补助资金的政策倾斜。
同时,该县考虑通过争取申请海陆丰革命老区补助、发行政府债券、财政资金再挤一挤、强基项目支持“四条腿走路”的方式,力争解决资金问题。
在“缺人”方面,惠来县每千人口医师数尚缺1.48人,护士数尚缺2.56人,全科医生数尚缺2.19人,压力不小;该县将通过人才招引、培养、激励、技术协作等方式,认真加以解决。
在“缺地”方面,该县将针对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逐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