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兴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专访兴宁市市长丘孝东
▲图为兴宁市市长丘孝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方洪秀 摄
▲图为兴宁市人民医院项目效果图 兴宁局供图
▲2017年11月15日,在兴宁市新建人民医院奠基活动上,兴宁市市长丘孝东(右一)接受乡贤曾云枢(左一)捐款 兴宁局供图
省强基项目“攻坚战”动员会中,要求155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项目“十一”前开工建设,距离开工截止时间仅剩一个多月。兴宁作为山区县级市,建设项目较多,有5个,且投资总额较大,近20亿元。他们项目推进情况如何,备受各级关注。8月23日,记者前往兴宁市,对兴宁市市长丘孝东进行了专访。
立足长远:健全和优化便民惠民医疗服务体系
据了解,兴宁市现有市属公立医院6间、民营医院3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间。其中市属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都在城区内,特别是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市中医医院集中在老城区北部,3间医院仅一墙之隔,相距不足50米,且都面临长期超负荷运营、发展空间已达极限,交通拥堵日益突出、医患出入非常不便等问题,亟待优化调整城区医疗资源布局。为此,兴宁市从2016年起即启动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创优三年行动计划,下大决心迁建市人民医院,将市人民医院原有的土地和业务用房分别划拨给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医疗资源布局失衡和老城区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打造‘一城一廊一带’的发展新格局。“前往医院的通道是‘生命通道’,假如120救护车都堵住了,那如何保障老百姓的医疗救急?这是决不允许发生的。”丘孝东语气坚定道。
重磅投资:有信心做到今年“十一”前开工
“新建市人民医院总投入达15.55亿元,规划设计理念先进、布局科学合理,可以说是高、大、上,是什么原因让市政府花这么大的投入来新建市人民医院?”针对记者的提问丘孝东娓娓道来,“对市人民医院实施整体搬迁、异地新建,这是兴宁市委、市政府以对历史、对百万兴宁人民负责的态度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我们有前车之鉴的痛,所以新医院建设肯定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再仅仅考虑今后一、二十年内的短期效应,它更应以‘百年大计’的高度去谋划。因此,我们坚持保持适度而不过度超前的原则,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标准进行设计,基本的目标是能有效保障和满足今后一段时期内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还远远达不到高大上的水平。”
据了解,兴宁市领导对强基项目高度重视,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是由市委书记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该项目规划用地198亩,总建筑面积21.3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622张,总投资15.55亿元(含征地拆迁费1亿元)。目前,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完成项目投资约1亿元,传染科楼已于今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总体新建工程计划于2021年9月底竣工。
水口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由市长担任建设小组组长,该项目是广东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1.8亿元,项目已于去年9月27日开工建设,工程进度较快,目前主体结构已完成,今年底将完成主体结构装修。计划明年上半年完成开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明年下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兴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目前,正在准备组织采购急诊科、儿产科、中医儿科等科室所需医疗设备和业务用房修缮等相关工作,预计9月初可动工建设。
此外,兴宁市中医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含120指挥中心)建设在现市人民医院内,总投资7380.4万元,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已于7月16日挂网招标公示。“今年初,我市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力争对项目进行再次的优化调整,期间虽然花费了一点时间,但我们市委、市政府现正加强组织协调,采取‘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等措施,加快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全力推进项目进度。今年10月1日前动工的计划不会变,必须如期开工,绝不拖全省卫生强基项目进程的后腿。”丘孝东坚定地说。
招贤纳士:打造山区尊医重卫的大平台
“资金方面,我们在广泛发动全市干部职工带头捐款的基础上,市五套班子成员分别率队,分赴港澳地区和全国各地,以召开项目推介会或上门拜访等形式,发动优秀乡贤及爱心企业支持项目建设。目前,市人民医院项目共认捐2.2亿元,乡贤个人捐赠最高的达3500万元。”丘孝东激动道,“这是我市有史以来,单个项目社会捐资总额最多、个人捐款额度最高的一次。接下来,我和领导班子成员还会分别率队,走访全国各地社会贤达,力争募捐更多资金,投入项目建设。”
“从儿童步入中年,咱们的人民医院规模还是这么大,设备还是这么落后。那些走出去的乡贤都有很深的家乡情结,对家乡的医疗建设也非常支持,他们的家人现仍有不少居住在这里,也迫切希望兴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既然乡贤和全市老百姓都有搞好医疗的强烈意愿,我们就应有所担当作为,就算是财政方面有压力,我们也必须咬紧牙关搞好,不能碌碌无为当太平官。”丘孝东发自肺腑道。
“对于人才的短板,兴宁市有什么相关举措来吸引医务人才?如何破解薪资低而流失人才的问题?”记者问道。
“人才是提升医疗水平的关键环节,我市新人民医院建成后,硬件上去了,但如没有人才也是空有其表,医疗水平也上不去。”丘孝东感慨道,“‘有收入有人才,没收入没人才’,这是个残酷的现实问题。”
“我市每年安排200多个编制公开招聘医务人员,但培养了几年之后,由于薪资低又留不住人。为此,我市放宽政策,加大定向订单力度,并采取直接到医学院校招人,本科生直接入编等措施引进人才;同时对本市户籍的学生,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和与父母交流等形式,以及推进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等,千方百计留住人才。”丘孝东道,“同时,我市通过加强与广州珠三角等大医院的技术合作,以及与梅州市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定期、定时、定点请省、市专家教授到兴宁进行会诊交流,以此促进兴宁医疗水平的提高,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据了解,兴宁还通过多种渠道,诚邀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优秀在外乡贤回乡奉献。“哪怕薪酬比珠三角地区低,但是他们认为为家乡人民服务,是‘受人尊敬,流芳百世’的孝亲敬祖的善举,人生观、价值观会有另一种的升华和体现,因此得到了好些优秀乡贤的热烈支持和积极响应。”丘孝东欣慰道,“目前兴宁已经引进6名特聘专家,建立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科,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等。”据不完全统计,兴宁市在省内各大医疗机构任副教授以上的就有100多人,部分专家在全省乃至全国相关领域都属领军人物。兴宁市政府将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优势,积极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努力吸引他们回乡奉献,加强特色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