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专题 仁心仁术守护百姓健康 哪里有疫情他就在哪里 千里支医送技术 守护山区群众健康二十七载 抵达是一种勇敢 山区医院里的“救心”天使

当前版:第2版:专题
PDF原版下载
专题
02

抵达是一种勇敢

——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控办主任陈祖辉

王雪

今年,是陈祖辉工作的第23个年头。这些年来,他的身上积累了很多标签:感染控制办公室(下称“感控办”)主任、流行病学专业博士还有曾挂职的和平县卫生局副局长……但采访过他后,我反倒觉得漫威影业塑造的“奇异博士”更像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

1998年,用炙热拥抱洪流的少年

经过3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长江流域洪水灾情在1998年7月开始变得愈加严重。全国各地迅速组织救援队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不例外。

那时,刚刚参加工作还不到3年的陈祖辉报名参加了医院的抗洪救灾医疗队。几天后,医疗队出发前往湖北武穴市,年仅25岁的陈祖辉,成为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名队员。

聊到20年前这段经历,陈祖辉对很多场景都历历在目。彼时的瓢泼大雨、湍急洪流,甚至还包括因为看多了武警官兵在抗洪中处置管涌的方法他到现在都能准确的描述和比划出来。

或许是当年少字当头的炙热给了他无穷尽的勇敢,或许是明白自己做了一次无路可退必须抵达的选择。随后,20多天的救援中,陈祖辉将自己懂得的公共卫生知识尽最大可能教给灾区的群众和救援官兵,同时还兼负了药物派发、医疗指引等服务。直到回到广州,他才知道自己去的武穴到九江段,是当时洪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2008年,35岁才是他的而立之年

对陈祖辉而言,在三十岁刚出头的年龄里,结婚生子是生活的担当,父母老去成了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工作前途是避无可避的未来,处处都是焦灼和迷茫。

直到2008年。那一年,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5月17日陈祖辉加入广东医疗队院内感染及控制分队,抵达青川县等地开展院感和疾控相关工作。这一次,近乎毁灭的城市、惨重的伤亡、频繁的余震和流行疾病都成了他们在灾区要对抗的“敌人”。

没日没夜工作的二十多天里,看过生离死别的悲伤和绝处逢生的希望,无畏、豁达、谦卑等心态在他内心升起。往后的日子里陈祖辉都会说,35岁才是他的而立之年。

2018年,逐求守恒的社会中坚

45岁那年,陈祖辉成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控办主任,每周固定出门诊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医疗服务;是8岁孩子的父亲,需要教管儿子平时的学习生活。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是那个闭环系统里的中坚力量。

但在这个夏天,淌过洪水,穿过乱石的陈祖辉还是下定了决心要去西藏。

我在他即将启程的前一天才得以同他坐下来聊一聊,对于抵达西藏后如何开展工作,他说:“我想到西藏了解情况后,再结合医院的优势为他们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帮扶。”

他说“自己越活越明白”,说“年过半生、方懂浮生”。我却觉得他是把自己交给了时间,就像电影里的奇异博士,把守恒变成人生的答案,每一个十年,都成为闪光的瞬间。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