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远视” 盲目“矫正”很糟糕!
案例:
两年前,5岁的妮妮在幼儿园体检中查出双眼均有150度的远视。陈先生很着急,带着妮妮到附近一家眼镜店里配了一副千余元的远视眼镜。一学期后复查,妮妮的远视降到了50度,陈先生很高兴,觉得钱没白花。然而又过了一学期,妮妮被查出双眼均有50度的近视。医生叹息:“学龄前儿童远视是正常的,没有远视家长才该紧张。盲目‘矫正’远视,这是逼着孩子变成近视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程浩教授介绍,近期,的确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眼睛,而且很多都是幼儿园体检查出来的“远视”问题。为什么小小的孩子就有“远视”了?这让很多家长不淡定了,到底要不要“矫正”或者治疗呢?
眼睛为什么能看清楚东西?
光从外界进入眼球,要经过两个镜头——“角膜”和“晶状体”,再经过玻璃体,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再将获得的图像转换成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再经过复杂的处理,我们才能看清楚东西。
程浩明确指出,大部分学龄前儿童都会出现远视问题,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眼球大小并没有发育完全,眼球比较小,光线聚焦到视网膜后面去了,就形成了远视。“远视度数如果不深,不用太紧张,不一定着急配眼镜,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会逐渐恢复正视。”
孩子为什么会远视呢?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眼球小,一般都是处于远视的状态,随着眼球的不断长大,视力会随着年龄逐渐向正常的方向发展,即正视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孩子本身就应该会有点“生理性远视”,也就是“远视储备”。
孩子出现“病理性远视”,主要是因为眼球先天性发育异常,比如,先天性眼球轴长短、小眼球。先天性的眼屈光系统屈光能力低下都会导致远视。
出现远视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远视、近视、散光都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但对于学龄前儿童远视、近视、散光甚至屈光参差(两个眼睛的度数差别很大)。如果度数特别大,已经超过相应年龄段的程度,或者屈光参差非常严重的话,都有可能会造成另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弱视。
如果出现弱视,一定要在7岁前进行治疗,如果到了7岁之后还没有解决“弱视”这个问题的话,再进行矫正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病理性远视,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咨询,医生会根据远视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发现远视的程度有可能会发展到弱视,则会通过配镜、戴镜、训练等治疗 ,防止发展成弱视,而远视的问题一般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
学龄前儿童远视需不需要配眼镜呢?
远视度数小的时候,一般可以通过调节来代偿;当远视度数大的时候,则会看远看近都不清楚,需要使用凸透镜来矫正,使光线能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凸透镜一般是用正号(+)来表示,如电脑验光+0.75,就是远视75度。
当发现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值”下降,比如一个5岁的孩子散瞳后发现已经没有多少远视度数了,则预示孩子很可能快要近视了,这时候就应该积极干预。
相反,如果远视的度数远大于平均水平,比如5岁的孩子有500度远视,肯定也是不正常的,就需要及早就医,不然有可能因为一直看不清楚而导致弱视。
比如说,一个4岁儿童,散瞳后右眼远视200度,左眼远视225度,矫正后右眼能看到0.8,左眼能看到1.0,则其实属于正常。虽然右眼视力0.8,没有左眼1.0那么高,但是对于4岁的孩子,视力0.8算正常,且没有低于左眼很多,并不构成弱视,因此不需要配镜。3个月后复查孩子视力,观察进展情况即可,有可能就发育到1.0了。
总之,程浩告诉各位家长,学龄前儿童远视不用太过于紧张,要经过专业医生来判断,轻度的远视,不用治疗,重度的远视才需要佩戴眼镜。
(通讯员 韩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