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看球看到很“伤”心 粽子虽美味 这几类人不宜多吃 幼儿“远视”   盲目“矫正”很糟糕! 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排行榜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看球看到很“伤”心

广东省人民医院 靳立军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周滔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盛宴开始了!激动、期待、兴奋、满足成为近期球迷们生活的关键词。不过,铁杆球迷们的生活变成“晚上熬夜、白天嗜睡”模式,各种疾病也偷偷来袭。据统计,每到世界性赛事如世界杯期间,医院的心血管科、眼科、急诊科的病人都会增加不少,其中,即便是没有心脏病基础的人,看比赛时发生突发性心脏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30%左右。如何平衡热爱足球和爱护健康的“心”呢?

案例:

近日,南医三院急诊科来了一名22岁心跳骤停的患者小王,刚到急诊室就晕倒在地,经医生检查小王心跳呼吸骤停,急诊科医生马上予以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后,小王恢复神志,捡回一条命。

原来,小王是个十足的铁杆足球迷,这两天世界杯,他连续几天白天工作,晚上熬夜通宵看球。这一天熬夜到天亮后,自己喜爱的球队输了,于是生气去公园跑步发泄情绪。没跑几步就感到剧烈胸痛胸闷、恶心,而且还不停出汗。小王感觉不妙,赶紧到南医三院就诊。

经过医生询问了解到,小王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世界杯期间有大量吸烟、经常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对心血管及健康不利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就成为他的“隐形杀手”。若不是小王幸运,很可能错过抢救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几点看球更健康?

今年的世界杯赛事多数安排在20点、23点,凌晨2点。0点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子时,此时是睡眠的重要阶段,如果保持清醒,对人体的阳气保存有碍;而3点钟后浅睡眠增加,深睡眠减少,最重要的睡眠阶段已在3点钟前完成。如果一定要看球,医生建议先睡觉,然后看2点后的场次,最理想是看20点的场次,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看球时吃什么好?

“左手遥控器,右手冰啤酒”是不少球迷看球的标配。专家提醒,熬夜看球切勿吃冰镇食品、饮料,此举不仅对脾胃不好,还会使人体阳气损耗严重。医生推荐球迷DIY(自制)饮品,用30克的甘草煮成甘草水,或者在蜂蜜水中加入少量茶水,因为蜂蜜可养脾胃、生津,再搭配点茶叶可助提神。

在零食选取方面,医生不建议大家吃薯片、瓜子、油炸食物等高热量食品。“可以用盐水煮花生,健康养血,而且有盐水的味道也比较可口。”同时还可搭配一些酸甜的食品,能起到收敛作用,保持阳气不外耗。

看完球马上补觉好吗?

很多人看完球就直接跳上床倒头就睡,但往往由于刚刚赛事而兴奋不已,辗转反侧,很难入眠。此时不妨尝试打坐15~20分钟,盘坐双腿与肩同宽,手放在膝盖上,尽量不要想其它事情直到脑袋放空,如此打坐之后就比较容易入睡。

点球环节最“伤”心

上届世界杯期间,有媒体报道沈阳一名61岁的老人在看了一场足球赛后太激动,犯了心脏病,不得不看急诊,安上一个支架救命。术后老人说:“为了世界杯,值!”这听起来像趣闻,不过别小看,心血管疾病也是“眷顾”世界杯球迷的一种疾病。

世界杯期间,球迷们情绪波动大,饮食不合理,缺乏休息,不少球迷看球时还抽烟、酗酒,这些全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全部累加起来后果可想而知。即便没有心脏基础病的人,发生突发性心脏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30%左右。特别是点球环节,不少患者都是在这个时候突发心梗,情绪激动和高度紧张容易使人产生生理变化,包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心脏耗氧量增加也会引发潜在的危险,甚至导致猝死。

老人看球一定要有人陪

老人在家最好要备足急救物品,包括氧气瓶、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等。如果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病史的人,熬夜看球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量(急救物品)。此外,老人看球时,一定要有家人或朋友在场,避免发生意外时无法自救。

年轻人若胸闷气促要重视

没有心脏基础病的人在熬夜看球期间都有可能诱发,更何况有不少年轻人有潜在性的心脏病。年轻人的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血管畸形、心脏结构畸形甚至炎症性狭窄等,都不像老年人那么容易被诊断发现。专家提醒,年轻人即便自信身体好也不能逞强,一旦出现胸闷、气促,不要以为是疲劳,洗把脸就撑过去,应马上停止熬夜看球。

就像上文提到的小王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底子好,急性心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其实是个误区。在临床中,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已经不少,主要与年轻人对此类疾病的忽视以及平时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如果看球期间出现类似心肌梗死的征兆,如持续胸闷、剧烈胸痛、恶心呕吐等,一定要及时拨打120,在救援到来之前,应就地平躺休息。如病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家人切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而应立即采用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直至医生到来。

(通讯员 翁伟秦 胡琼珍)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